吴县别院中,周瑜拍案而起:"林子远竟敢对士族挥刀?!"即便身为敌手,周公瑾素来认可林阳的雄才大略。此刻听闻这般惊世之举,仍觉难以置信——纵使已据大半个扬州,岂能如此狂妄?当年孙文台威震江东,亦不敢这般屠戮名门!
"以公瑾之智,当知士族之害。"林阳从容应答,对质问避而不谈。
林阳神色从容,周瑜渐渐平复心绪。
此人绝非愚钝之辈!
能胜过周公瑾者,又怎会不明世家之患!
"君当真以为能摆布江东世家?"
周瑜审视着林阳,欲探其底气所在。
纵使当今天子,亦难制衡世家豪强。
此人何来自信?
"公瑾误会了,非独江东,而是整个大汉十三州的世家。"
林阳轻描淡写,唇边泛起笑意。
此言如雷贯耳,令周瑜、韩当等人目瞪口呆。
全大汉的世家?
狂妄至极!
诸世家合力,足以将林阳碾为齑粉。
若说应对江东世家,尚可信之。
毕竟林雄踞徐州,以兵力强压或可实现。
然欲抗衡天下世家,实属痴人说梦!
"公瑾既存疑,何不亲眼见证?"
林阳深谙周瑜心性。
惟此等惊世之举,方能引起其兴致。
"林子远,此乃招揽之辞罢了,此等伎俩也想诓我?"
周瑜嗤之以鼻,认定此乃激将之法。
这般手段,岂能瞒过他?
"公瑾当知,我在徐州所植稻米,亩产可达千斤。"
林阳玩味地注视着周瑜。
"略有耳闻,然此有何干系?"周瑜眉峰紧蹙,不解其意。
当时的大汉全国,人口大约仅有一千万户。每户家庭一年所需的粮食,不过是两千斤稻谷而已!
这个数字,在林阳看来仅仅相当于两亩田地的收成!
要供应全国百姓的口粮,仅需开垦两千万亩耕地!
乍看似乎是个庞大的数字。
但若分摊到徐州、扬州及青州两郡的地界上,这个数字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即便在耕作技术落后的东汉末年,一户人家在林阳推行的精耕细作方式下,也能轻松管理五到十亩土地。
这意味着,完成两千万亩耕地的种植,仅需两百万劳动力!
目前林阳掌控的扬州、徐州及青州两郡,统辖人口已超九百万之众!
只要动员其中两百万农民开垦这两千万亩良田,便足以供应全 ** 民所需!
虽然实际消耗会略高于理论值,但毋庸置疑——仅凭这二州二郡的产出,林阳势力就具备了供养全天下的实力!
"荒谬!这绝不可能!"
周瑜被这番计算震惊得无以复加。
若真如此——
世间还有谁能与林阳抗衡?
他根本无需四处征伐。
只需固守扬州,依托长江天堑,专注农事与人口繁衍。
不出二十载,扬州人口将突破千万大关!
届时林阳麾下雄师可达百万之众!
这是何等骇人的景象!
"公瑾若存疑,稍后不妨同往郊外垦区一观。"
"按节气推算,晚稻收割应近尾声。"
此时吴县周边新垦稻田大多已完成收割。
不过——
仍有部分晚播稻田正值收获季,可供实地考察。
"此等立辨真伪之事,我又何必欺瞒公瑾?"
这番从容笑语,却如万千雷霆劈在周瑜心头!
他恍然大悟!
林阳的底气,原来在此!
仅仅两州之地,竟能养活天下苍生!
若他再得豫州、荆州呢?
豫荆二州沃野千里,最宜广种稻谷!
一旦落入林阳之手——
恐怕大汉百姓,数量翻倍也不成问题!
世家纵然势大,若失了粮源,又如何压制万民?
“可笑我竟以为,凭一己之力能与林子远争锋!”
周瑜摇头苦笑。林阳的稻种一出,他顿觉自己如蚍蜉撼树,何等荒谬!
原来自不量力的,竟是他自己!
他怎敢妄想战胜这样的对手?
如今这天下,除非袁绍、袁术等人联军来伐——
否则,江山必归林阳所有!
时日愈久,林阳优势愈盛!
“这般景象……当真能成真么?”
周泰、蒋钦虽不及周瑜思虑深远,却也懂得:
若林阳坐拥两州,则天下百姓再无饥馁之苦!
这是何等盛世!
尤其韩当,亲历黄巾乱世,见过人间炼狱——
若真能人人饱食,这天下该有多美?
简直不敢想!
“诸位若愿,不妨亲眼去看看。”
林阳向周瑜等人伸出手,招揽之意昭然若揭。
此刻,就连心高气傲的周瑜,也不禁颓然。
此等稻作神种,已非凡力可敌!
“林子远,我认输。”
周瑜终是低头。打不过!
不仅现在赢不了,往后更无半分胜算!
知晓林阳握有此物,他眼中已尽是绝望。
然而,要周瑜归顺也是绝无可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