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五十,明泽医院的轮廓在晨雾中逐渐清晰。急诊中心外的引导线已重新漆画,荧光绿的线条在路灯下格外醒目,自助机屏幕循环播放着“今日接诊高峰预警:预计9-11点门诊量突破8000人,建议错峰就诊”。超市导购小张提前二十分钟到岗,打开系统后台时,“客流峰值预测”模块自动弹出——7:30-8:30、11:30-12:30为患者家属采购高峰,需重点补充“便携早餐”“充电设备”,她立刻推着补货车走向货架,手机上的工作群里,各科室楼的管理员已开始同步“晨间设备检查”结果。
食堂后厨,厨师长老周盯着屏幕上的“餐食需求预测表”,系统根据今日预约量自动调整了供应量:本地患者早餐增加500份“粢饭团+咸豆浆”,北方转诊患者的杂粮馒头备货量提升至800份,还有120份“术后流质餐”标注着“对应骨科、神经外科患者,需7:00前送达病区”。“连各科室楼的送餐路线都优化了,3号楼、5号楼的餐车走地下通道,避开门诊人流。”老周一边说,一边在系统里确认食材验收单,屏幕上跳出“电力系统自检正常”的提示,这是医院独立电力网每日晨间的例行反馈。
指挥中心内,沈知行面前的巨幕已切换至“全院科室实时监控”界面,75个科室楼的图标整齐排列,每个图标旁都标注着“专科副院长+总主任+主任”的在岗状态——330个科室的管理层全员到岗,无一人缺席。“神经外科张副院长已到手术室,准备第一台脑干肿瘤切除术;儿科李总主任在NICU查房,重点关注早产儿喂养情况;骨科王主任正在病房查看患者E的外固定支架。”林薇快速汇报着,手指划过屏幕,弹出“网络系统晨检报告”:诊疗核心网、医护工作网、访客网络均运行正常,带宽使用率稳定在45%,无数据拥堵风险。
上午高峰:齿轮咬合的诊疗节奏
七点半,门诊大厅的人流开始涌动,自助挂号机前排起了短队,但秩序井然。来自江苏的患者陈阿姨刚刷完身份证,系统就自动关联了她的既往病历,屏幕上跳出“您的高血压复诊已预约至8:15,接诊医生为心内科刘主任,可直接前往3号楼5层”。她跟着导诊屏的指引走向电梯,电梯口的屏幕显示“3号楼电梯当前运力充足,等待时间<1分钟”,这是医护工作网实时采集人流数据后做出的调配。
此时,神经外科手术室里,张副院长正准备手术。护士递过术前核对表,上面的患者信息已通过诊疗核心网同步至手术设备:“患者C,脑干胶质瘤术后复查,需进行引流管调整”。张副院长轻点手术显微镜旁的屏幕,患者的最新影像资料立刻弹出,分辨率清晰无卡顿——诊疗核心网的独立带宽保障了大型医疗文件的实时传输。“电力系统稳定吗?手术预计要2小时。”他随口问了一句,手术室的电力监控屏立刻显示“独立电网供电,电压220V±2V,备用电源处于热备状态”,护士笑着回答:“您放心,昨天刚完成电力系统扩容,手术中不会断电。”
门诊3楼的内科诊区,消化科李主任正在接诊患者。他的工作手机突然弹出“紧急会诊请求”,来自7号楼的普外科,系统标注“患者疑似消化道出血,需多学科协作”。李主任点击“接受”,工作手机立刻切换至“会诊视频界面”,画面流畅无延迟,这是医护工作网的专属通信通道。“患者的血常规数据传过来了吗?”他对着屏幕问,普外科医生立刻通过系统上传数据,不到10秒就显示在李主任的工作手机上。“先禁食禁水,我马上过去。”挂断会诊后,李主任的私人手机收到一条系统提醒:“您的10:30门诊已调整至11:00,患者已短信通知”,这是系统自动根据工作安排优化的日程,避免私人手机被工作信息干扰。
超市里,小张正忙着给患者家属推荐商品。一位来自山东的家属想买血糖仪,系统立刻弹出“该患者为内分泌科随访患者,适配的血糖仪型号已通过诊疗核心网同步,可享受医保报销30%”。家属扫码支付时,手机突然断网,小张立刻指引他连接“访客网络应急通道”:“这是医院独立的访客网,覆盖所有公共区域,不会受门诊人流影响。”家属重新连接后,支付顺利完成,系统显示“医保报销已申请,预计1个工作日到账”。
九点整,指挥中心的“接诊量实时统计”突破人,巨幕上的“网络带宽监控”显示,诊疗核心网使用率升至60%,医护工作网稳定在50%,访客网络因人流增加使用率达75%,但无拥堵。“3号楼、10号楼的门诊人流较多,已通知物业增加导诊人员。”林薇汇报着,同时调出“电力负荷分布”:手术室、ICU的电力负荷最高,但仍在安全范围内,独立电力网的备用机组已做好准备,应对可能的负荷波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