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明泽医院的十大专区在晨光中次第苏醒——罕见病中心的实验室里,工程师正调试基因测序仪;儿科中心的护士站,值班护士开始核对患儿的晨间用药;330专科专区的外科楼,手术器械的轻响隐约传来。指挥中心内,沈知行坐在巨幕前,面前的十大专区界面实时刷新着动态,五位助手分坐两侧,各自的终端与专区系统紧密联动。苏晴端着两杯热咖啡走进来,将其中一杯轻轻放在沈知行手边:“刚从餐厅专区拿的,您昨天熬夜整理专区协同方案,先暖暖胃。”沈知行抬头看她,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轻声道了句“谢谢”,目光在她眼底的淡青色上停留了两秒,才转向巨幕。
第一阶段:早高峰的保障——藏在补给里的在意
七点半,餐厅专区的早高峰如期而至。后勤赵磊的终端显示:“儿科中心的患儿餐区排队超过15人,罕见病中心的低苯丙氨酸餐食仅剩8份。”他刚要下达调度指令,苏晴突然开口:“昨天跟儿科中心的护士聊过,很多患儿早上没胃口,能不能让餐厅专区准备些小米粥和蒸蛋羹?软嫩好消化,孩子们接受度更高。”沈知行立刻看向赵磊:“按苏晴的建议调整,同时让配送员把罕见病餐食直接送到病区,减少家属奔波。”
十分钟后,餐厅专区反馈:“小米粥和蒸蛋羹已准备好,正送往儿科中心;罕见病餐食的补给也在路上,20分钟内可到货。”苏晴看着屏幕上儿科患儿捧着小碗喝粥的画面,嘴角微微上扬,没注意到沈知行正悄悄用终端给餐厅经理发消息:“以后每天早上预留20份小米粥和蒸蛋羹,标注‘苏晴建议款’,直接配送到儿科中心。”
同一时间,超市专区的“术后护理用品货架”前,导购正忙着补货。江晓的网络终端提示:“超市支付系统出现流量波动,可能影响结算。”他刚要远程调试,沈知行突然说:“苏晴,你之前说术后患者急需的‘防粘连膜’,超市专区的库存够吗?”苏晴调出库存数据:“目前还有12盒,够今天上午用,但下午330专科专区有3台手术,得提前补货。”赵磊立刻指令:“仓库已安排补货,1小时内送达超市专区,同时让配送员预留3盒,直接送到外科楼手术室。”沈知行看着苏晴认真核对库存的侧脸,手指在终端上轻轻敲了敲,给超市专区的经理发了条消息:“以后‘防粘连膜’和术后监护相关用品,单独设一个‘苏晴重点关注’货架,确保库存优先保障。”
第二阶段:诊疗的协同——藏在数据里的默契
九点整,330专科专区的肿瘤科诊室,医生正根据罕见病中心传来的基因检测结果制定方案。资金周明的终端显示:“患者的罕见病专项补贴已审批通过,特效药报销比例85%。”他刚要同步数据,苏晴突然补充:“这位患者有糖尿病史,用药时要注意避免影响血糖,我已经把患者的基础病史整理成文档,同步到肿瘤科的终端了。”沈知行看向她,眼底带着赞许:“考虑得很周全,以后各专区的患者数据,都要像这样做交叉核验,避免遗漏基础病史。”
儿科中心专区的重症监护室里,一位早产儿出现呼吸急促,需转运至330专科专区的新生儿科。林薇协调转运车时,苏晴突然说:“患儿出生时体重只有1.6kg,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暖,我已经让新生儿科准备好暖箱,温度预设在36℃。”沈知行立刻补充:“让转运车配备双路呼吸机,同时让苏晴跟车,她对早产儿的术后监护更熟悉。”苏晴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我马上过去。”看着她匆匆离开的背影,沈知行对林薇说:“安排两个人跟苏晴一起,路上有什么情况能及时帮忙。”
罕见病中心的实验室里,质谱仪的电力负荷突然升高。程昱刚要联系工程师,沈知行突然想起什么:“苏晴昨天说过,质谱仪在检测‘酪氨酸血症’样本时,负荷会比平时高10%,是不是今天的样本里这类病例多?”程昱调出样本清单,果然有5例“酪氨酸血症”样本:“确实是样本类型导致的,我让工程师调整一下检测顺序,先处理其他样本,避免仪器长时间高负荷运行。”
第三阶段:午间的休整——藏在细节里的惦记
十二点,午间休整时段。指挥中心的五位助手轮流去餐厅专区吃饭,沈知行留在巨幕前,翻看各专区的上午总结。苏晴拿着一份午餐走进来,是餐厅专区的“能量套餐”,里面有沈知行爱吃的清蒸鱼和杂粮饭:“问了林薇姐,知道您喜欢吃这些,特意让师傅多蒸了五分钟,鱼肉更嫩。”沈知行接过餐盒,看到里面还放着一小碟凉拌黄瓜,正是他夏天常吃的开胃菜,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你也没吃吧?一起在这里吃,正好聊聊下午各专区的监护重点。”
两人并肩坐在巨幕前,边吃边聊。苏晴说起上午转运早产儿的情况:“患儿到新生儿科后很稳定,就是有点怕生,护士抱着哄了好一会儿才安静下来。”沈知行听着,突然说:“你上次整理的‘早产儿术后监护手册’,我已经让林薇印出来,发给330专科专区和儿科中心的所有护士了,里面很多细节都很实用。”苏晴愣了一下,脸颊微微泛红:“就是随手整理的,没想到您这么重视。”沈知行看着她,认真道:“你的经验对患者很重要,以后有什么想法,随时跟我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