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莫德维拉步兵团抵达赫斯佩拉星并入驻“磐石之心”堡垒以来,时间已悄然流逝半个泰拉年。与本地居民的关系,至少在表面上,维持着一种奇异的融洽。而这种融洽氛围最浓厚的地方,无疑围绕着张远少校麾下那三支画风清奇的连队——第五重步兵连、第十装甲连和第十三后勤工兵连。
张远似乎将他那套实用主义哲学完美应用在了“军民鱼水情”上。他成功地将自己手下的士兵深深地“烙”进了本地社会的肌理之中,甚至与潜在的敌人也“打”得一片火热——虽然此“打”非彼“打”。
至于通过的是什么方式?正如此刻“磐石之心”下层区域某条熙攘街道上展现的情景:
“张远少校,还嗦面呢?也不换换口味?天天这老三样,不腻歪啊?”一个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老农,咧着嘴,很自然地冲着坐在路边摊塑料凳上的张远打招呼。他刚卖完今天收获的“窃贼阴影豆”,正准备用赚来的零钱去打一杯廉价的“守望者之血”酒。
张远正埋头对付着一大海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用的是本地硬粒麦和变异菌类混合制成的粗韧面条,浇头是浓油赤酱的炖“尘海掘地兽”肉末。他闻言,用力吸溜进一大口,嚼了几下咽下去,才抬起他那张总是带着几分疲惫的脸,热情地笑着回应,嘴里蹦出的却是带着浓重中文思维翻译过来的古怪高哥特语:“嗨,腻啥呀?当兵的,能有口热乎面吃,就够顺心顺意了!知足!”
那老农被这奇怪的词组弄得愣了一下,摸着后脑勺,只能在心里感慨一句:不愧是天上来的老爷,会的怪词就是比俺们多。但他脸上的笑容更真诚了些,继续热络地唠着:“少校您这就谦虚了!谁不知道这一整条‘十三连美食街’都是您手底下的兵搞出来的?您想去谁家吃,哪家还能不给您个面子?怕是恨不得把最好的料都给您加上哩!”
是的,这就是张远带着他手下士兵与本地百姓“打成一片”的最主要手段——因地制宜,大搞餐饮业,并且,出乎所有人意料地,积极、主动、足额地向堡垒会议缴纳税款。
当然,这一切的起点并非如此“商业化”。最初,张远对外打出的旗号充满了星界军的“光荣传统”和“自力更生”精神:“自己当兵,自己耕地,自食其力!”
他以这个无可指摘的理由,频繁地带着法尔-07贤者和法尔克-2197机械神甫进行“农业技术交流”。法尔-07通常是一脸不情愿地被拖来,嘴里嘟囔着“这是对STC的亵渎”、“欧姆尼赛亚在上,为什么要研究如何让蘑菇更好吃”;而法尔克-2197则相对沉默,红色的光学眼闪烁不定,似乎对张远提出的“优化口感”、“提升产量”的要求既困惑又隐隐感到某种挑战。
然而,一回到军营实验室,张远就立刻撕掉了所有伪装。他会用各种手段——从资源配额到“ ‘意外’断电威胁”——对法尔-07贤者进行威逼利诱,迫使这位倒霉的贤者利用他所掌握的STC模块和本地生物样本,疯狂进行农业“创新”,目标是研发出更适口、更易运输、更容易加工的新型食物种株。
成果是惊人的。这些融合了赫斯佩拉星奇特植物基因、再经STC技术定向培育的农作物,其生长速度和产量完全颠覆了本地人的认知。张远会先让手下的士兵开辟试验田进行栽种。当那些老农看到原本需要数月才能成熟的作物,在几周内就硕果累累、压弯枝头时,眼睛都直了。
他们往往会揣着手,腆着笑脸,小心翼翼地凑过来询问:“张少校,这……这神奇的种子,能不能……匀俺们一两根试试?”
张远此时总会表现得异常大方,不仅爽快地将种株分给他们,还会派手下有种植经验的士兵(通常是第十三连的工兵)“跟随指导”,美其名曰确保种植效果,实则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扶持”和数据收集。
当收获的农作物多到连莫德维拉团的仓库都塞不下、足以供应整个兵团吃上十年之后,张远的下一步计划水到渠成。他利用本地丰富的食材资源、几近消失的饮食文化记忆,以及最关键的、被压迫到快神经衰弱的法尔-07贤者提供的“食品深加工技术”,以第十三后勤工兵连为主要劳动力,凯文负责总体调度和“商业谈判”,正式启动了“饮食店铺振兴计划”。
几家试点店铺因其标准化操作、对本地而言新奇的口味和相对公道的价格一炮而红。赚取的本地货币和资源被张远毫不犹豫地再次投入,滚动发展。短短几个月,他竟真的盘下了一整条街,挂上了“第十三连队饮食街”的招牌。
他甚至重新调整了麾下部队的训练和轮值表, 四分之一的士兵在轮值日可以免除训练,进入饮食街“工作”,按工时领取本地货币和资源作为“津贴”。
四分之一的士兵继续“帮助”那些种植了新作物的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并在此过程中“积累农业经验”以及……通过聊天的方式,收集农户家庭信息和社区情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