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李德裕还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野史中说他整顿吏治时,曾发明了 “考绩法”,将官员的政绩、品德、廉洁情况都记录在案,每季度考核一次,不合格者直接罢免。有个官员为了保住职位,深夜送黄金到李德裕府中,被他拒之门外,还第二天就把这事上报武宗,将那官员贬为庶民。在他的辅佐下,唐武宗时期出现了一段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力有所恢复的局面,史称 “会昌中兴”,野史中甚至有 “武宗常对左右说,有李德裕在,朕如得左膀右臂,可高枕无忧” 的记载。
然而,政治的风云变幻总是难以预料。唐武宗去世后,唐宣宗即位。野史中记载,宣宗做太子时,曾因直言进谏被武宗冷落,而李德裕当时并未为他求情,因此宣宗素来与李德裕不和。加上李德裕在武宗朝权势过重,遭到了很多宦官和大臣的忌恨,宦官马元贽更是多次在宣宗面前说 “李德裕功高震主,若不除之,恐生祸端”。因此,唐宣宗刚一即位,便开始对李德裕进行打击报复。
李德裕先是被免去宰相之职,贬为荆南节度使,离京那日,野史中说长安百姓夹道相送,有老人提着篮子给他送馒头,哭着说 “李大人您走了,以后谁还为我们做主啊”,李德裕含泪拱手,说 “诸位保重,吾虽远走,心仍系大唐”。可没过多久,他又被不断贬谪,从潮州司马一直贬到崖州司户参军。崖州地处偏远的岭南地区,当时还是一片蛮荒之地,瘴气弥漫,毒蛇猛兽横行,野史中曾记,李德裕一行人前往崖州时,一路上走走停停,很多随从都因水土不服病逝,到崖州时,只剩下他和一个老仆人。
在崖州的日子里,李德裕身心备受煎熬,却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气节。他住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中,每日除了处理少量公务,便是读书写诗。野史中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次当地官员想送他绸缎和粮食,他婉言谢绝,说 “吾乃贬谪之臣,岂能再受额外馈赠”,官员感慨 “李大人风骨,古今少有”。他时常登高远望,思念故乡和故国,写下了许多充满悲情和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如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据说他写这首诗时,老仆人在一旁落泪,他却笑着说 “别哭,吾虽身在天涯,却无愧于大唐”。
大中三年(849 年),李德裕在崖州病逝,野史中说他临终前,将自己写的诗文整理好,交给老仆人,说 “若有机会回长安,将这些诗交给我的子孙,告诉他们,做人要正直,为官要清廉”。他去世后,崖州百姓自发为他修建了祠堂,每逢清明,都有人去祭拜。虽然他最终未能善终,但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功绩却永远被载入史册,而那些流传在民间的野史故事,也让这位悲情名相的形象更加鲜活,千百年来,人们不仅敬佩他的才能,更赞叹他的风骨。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38xs.com)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