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公那句未尽之语,像一块巨石投入李梦瑶本就不平静的心湖。
柳昭仪背后,站的可是……
是谁?皇后?还是某个权倾朝野的家族?安公公的欲言又止,本身就说明了对方来头不小,连他这个御前首领太监都需忌惮三分。
回到冷清偏僻的揽月轩,李梦瑶屏退锦绣和福顺,独自坐在灯下,再次铺开了她那幅“后宫组织架构图”。她在“柳昭仪”的名字上画了一个重重的圈,然后引出一条虚线,末端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不能再被动防守了。”她喃喃自语。皇帝虽然表露了兴趣,但并未明确采纳她的方案,更未给予任何实质性的庇护。柳昭仪今日受此大辱,报复只会来得更猛烈、更隐蔽。她必须主动出击,将这个“问号”变成具体的目标,并找到破局的关键。
她回想起皇帝在御花园听她陈述方案时的眼神,那是上位者对“有用工具”的欣赏,但远远谈不上信任或情谊。要想真正站稳脚跟,仅仅提出一个创意是不够的,她需要证明自己的执行能力,需要拥有自己的信息网络和盟友。
第二天一早,德妃宫中的掌事女官亲自来了揽月轩,送来了几匹上好的宫缎和一套精致的文房四宝。
“娘娘说了,才人心思灵巧,笔墨纸张或许用得上。”女官笑容得体,话语更是滴水不漏,“娘娘还让奴婢带话,才人若在宫中缺少什么用度,尽管开口。”
没有提及那份方案,更没有提及皇帝召见之事,仿佛一切从未发生。但这份恰到好处的“回礼”和隐晦的关照,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德妃收到了她的“投名状”,并且初步接受了这份“善意”,愿意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支持。
李梦瑶心领神会,恭敬地收下礼物,又说了些感恩戴德的话。德妃这条线,算是初步搭上了,但关系脆弱,需要后续不断经营。
同时,福顺也打探到,皇后那边对于昨夜御花园的风波,以及她献策之事,保持了完全的沉默,没有任何表示。这种沉默,反而更让人不安。是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还是在暗中观察,等待时机?
李梦瑶深知,单打独斗走不远。她开始有意识地经营揽月轩内部和外围。
她对锦绣和福顺进行了简单的“培训”,明确分工:锦绣心细,主要负责留意各宫主子身边的宫女、嬷嬷们的动向和闲谈;福顺腿脚伶俐,负责与外院一些不得志的、或者消息灵通的小太监、粗使宫女接触,用一些微不足道的赏钱(如今更拮据了)或者仅仅是释放的善意,换取零碎的信息。
“我们不求得到什么惊天秘闻,”李梦瑶告诫他们,“只需要知道,比如哪个宫的娘娘最近心情不好,哪个宫领了特别的份例,或者哪些太监宫女之间有过节,就足够了。”
她将这些零散的信息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录下来,尝试拼凑出后宫人际关系的细微图谱。她知道,关键的信息,往往就隐藏在这些看似无用的碎片之中。
同时,她开始着手将太后寿宴的方案细化。既然皇帝说要“考虑”,她就必须做好随时被询问细节的准备。她将“万寿灯会”的安保流程、“百家衣”的收集与制作标准、“时光回廊”的故事脚本大纲,都逐一草拟出来。这个过程,也是她进一步熟悉后宫运作规则和资源调配的过程。
几天后,李梦瑶膝盖的伤好了大半,正当她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局面时,安公公再次来到了揽月轩。这一次,他带来了一道口谕和一个“小任务”。
“才人,皇上口谕,”安公公依旧是那副平静无波的样子,“太后寿宴在即,内务府呈上的几版戏单,皇上皆不甚满意。闻说李才人见解独到,特命你于三日内,甄选、草拟一份新颖得体的戏单呈上,需得雅俗共赏,既符合太后心意,又不失皇家体面。”
李梦瑶心头一震。来了!皇帝的考验!
这看似只是一个挑选戏单的小事,远不及她之前提出的宏大方案。但李梦瑶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1. 这是对她能力的进一步验证,看她是否只有“纸上谈兵”的创意,还是具备实际落地的审美和执行力。
2. 戏单涉及戏曲内容、伶人安排、甚至可能牵扯到前朝某些人物的喜好(比如某出戏是否暗喻某家功绩),极其敏感,是检验她政治嗅觉和平衡能力的试金石。
3. 这是一个她可以名正言顺接触内务府、乃至教坊司等部门的契机,是她扩展人脉和信息网的机会。
“臣妾领旨,定当竭尽全力。”瑶才人郑重应下。
安公公点点头,准备离开,但在转身之际,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状似无意地提点了一句:“才人遴选时,或可留意一下,江南织造进献的那几出新戏,听闻……是花了大力气排演的。”
江南织造?李梦瑶脑中迅速搜索相关信息。江南织造……似乎与柳昭仪的母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安公公这话是什么意思?是暗示江南的新戏确实出彩,还是……警告她这里水深,可能与柳昭仪有关?
皇帝让她遴选戏单,安公公特意提及江南织造和新戏……这究竟是单纯的考验,还是一个早已布好,等着她踏入的漩涡?
喜欢瑶才人的绩效革命请大家收藏:(m.38xs.com)瑶才人的绩效革命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