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小城被笼罩在一片暴雨过后的潮湿水汽中,夜色如墨,只有临时指挥所的窗户透出彻夜不息的灯光。这座被征用的三层小楼外表普通,内部却已改造成一个高度现代化的作战指挥中心。墙面被巨大的电子显示屏覆盖,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颜色的标记和路线,数十台电脑前坐着神情专注的技术人员,键盘敲击声和低沉的通讯声此起彼伏。
雷战站在主显示屏前,双臂交叉在胸前,眉头紧锁。他已经连续三十六个小时没有合眼,下巴上冒出了青色的胡茬,但那双眼睛依然锐利如鹰。屏幕上展示的是边境河道和废弃码头区的卫星地图,几条红色的虚线标示出可疑的船只移动轨迹。
“雷队,三号监测点回报,西区码头今晚有异常灯光信号,持续时间很短,但频率规律。”一名年轻女技术员转过头报告。
雷战走近几步,指了指地图上的一个点:“把这个区域放大。记录信号出现的时间和具体频率,与之前截获的‘水线’通讯模式做比对。”
随着地图放大,废弃码头的详细结构呈现在眼前——破损的栈桥、几近坍塌的仓库、以及蜿蜒复杂的河道支流。这片区域因多年前的洪水而废弃,如今却成了犯罪活动的温床。
“雷队,你觉得他们会选择这里作为主要交接点吗?”副队长赵强走到雷战身边,递过一杯浓茶。赵强是个身材壮实的中年人,与雷战合作多年,两人默契十足。
雷战接过茶杯,目光没有离开屏幕:“地理位置太合适了。河道直通境外,周围地形复杂,易于隐蔽和逃跑。林枭不会放过这种天然优势。”
正当两人讨论时,指挥所的门轻轻打开,苏晚晴端着一杯咖啡走进来。她作为专案组的联络员和情报分析支持,这段时间一直和雷战团队并肩工作。长时间的熬夜让她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但那双眼睛却依然清澈锐利,仿佛能洞穿表象直达本质。
她静静地走到雷战身边,没有立即打扰他的思考。这是他们合作三个月来形成的默契——在雷战深度思考时,苏晚晴总会给他足够的空间,然后在合适的时机提出自己的观察。
几分钟后,雷战终于注意到她的存在,微微侧头:“有新情况?”
苏晚晴将平板电脑上的图片放大给雷战看:“最新的卫星图片显示,目标区域在过去48小时内,有小型快艇频繁出入,活动频率明显高于往常,几乎是之前监测到的三倍。更奇怪的是,这些快艇的航线并不一致,有的直接进入主河道,有的却在支流徘徊,像是在...进行某种演练。”
雷战点点头,抿了一口浓茶:“看来林枭很着急,想尽快通过‘水线’把货送出去,挽回损失,稳定人心。‘老路’被我们端掉,他在组织内的威信受损,必须尽快证明自己仍然掌控局面。”他揉了揉眉心,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他也感到疲惫,但责任在肩,他没有退缩的余地。
苏晚晴看着雷战紧锁的眉头,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雷队,我...有种感觉。”
“嗯?”雷战看向她。他深知苏晚晴虽然年轻,但直觉往往异常准确,在之前的几个案子里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记得两个月前那起走私案,正是苏晚晴坚持认为嫌疑人会从水路逃跑,果不其然,他们在码头截获了正准备潜逃的主犯。
“我觉得,‘水线’这次,可能不会那么顺利。”苏晚晴组织着语言,试图将那种萦绕在心头的莫名不安转化为确切的表述,“林枭不是傻子,‘老路’刚被我们端掉,他启用备用路线,肯定会更加谨慎,甚至...可能设下陷阱。”
雷战神色凝重起来:“你的依据?”
“说不上具体的依据。”苏晚晴摇摇头,走到控制台前调出几张监测报告,“从数据上看,一切都很合理——活动增加、布防严密、通讯频繁,完全符合一次重大运输行动前的特征。但正是这种‘完美’,让我感到不安。”
她切换屏幕,展示出过去几次与林枭交手的记录:“你看,林枭的习惯是在行动中至少设置两层掩护和一道保险。但这次,我们发现的所谓‘主力运输路线’,看起来太过直白,几乎像是...故意展示给我们看的。”
苏晚晴停顿了一下,让雷战消化这些信息,然后继续道:“而且,陈默同志最后传来的信息是‘危险速离’,这四个字背后肯定有深意。如果他只是发现自己的身份暴露,完全可以用既定的暗号示警。但他特意用了‘危险速离’,这说明他当时的处境已经极其危险,而且可能发现了什么超出预期的威胁。”
她深吸一口气,说出最大的担忧:“林枭在内部清洗的压力下,会不会故意泄露‘水线’的信息,引我们上钩?既能打击我们,又能借此找出或者除掉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一石二鸟,这符合他的作风。”
雷战陷入了沉思。苏晚晴的直觉并非空穴来风。林枭老奸巨猾,用一次失败的运输换取清除内鬼和重创对手的机会,并非不可能。他回想起三年前与林枭的第一次交锋,那个看似粗犷实则心思缜密的男人,是如何用一个替身组织差点让他们全军覆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