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荆襄风起引雄师
建安十三年的秋江,裹挟着长江灵脉的水汽在赤壁上空翻涌。荆州的“云梦泽灵脉”刚经历一场剧变——曹操大军南下,刘琮献城投降,这座贯通南北的灵脉枢纽被曹军接管,灵脉中的水汽与北方传来的土煞相互冲撞,江面时常泛起诡异的黄雾,雾中隐约可见秦军“九环锁灵阵”的残纹在闪烁——那是曹操从洛阳废墟中复刻的阵法,正试图将北方灵脉与荆州水脉强行融合。
江陵城的曹军大营里,曹操凭栏远眺,倚天剑的秦法符文在江风中嗡鸣。他身后的郭嘉捧着《荆襄灵脉图》,图上用朱砂标注着曹操的进军路线:“明公,荆襄水脉复杂,云梦泽有《山海经·中山经》记载的‘玄龟’守护,其甲能聚水煞,不可强取。我军虽占江陵,却未能完全掌控灵脉,需缓图之。”
曹操冷笑一声,指尖划过图上的赤壁:“奉孝多虑了。北方灵脉已与我军军阵相连,‘九环锁灵阵’第一环已布于乌林,能引黄河土煞压制水脉。孙权小儿与刘备织席贩履之徒,不过凑数耳。”他挥挥手,帐外传来整齐的甲胄声——三万“锐士修士”列阵而出,甲片上刻着简化的“军阵炼神”纹,手中法器泛着北方灵脉的土黄色光芒,正按阵法站位,将土煞注入江水中,江水竟泛起浑浊的涟漪。
此时的夏口,刘备与孙权的使者鲁肃正围着一张残破的“长江水脉图”议事。刘备的“双股剑”斜倚案边,剑穗沾着新野战败时的灵脉煞气;诸葛亮手持羽扇,扇面画着奇门遁甲的“八门方位图”,指尖在“休门”位置轻点:“子敬请看,赤壁江面的‘回风矶’是水脉节点,曹操若在此布阵,必以土煞锁水,我军可借水煞反制。”
鲁肃带来的江东修士呈上“水战阵”图谱:“周都督已率水师至柴桑,其‘水龙阵’能引江水为盾,配合云梦泽玄龟的水煞,可破曹军土阵。只是北方修士众多,金丹期以上者过百,我军需合力方能抗衡。”
联军的形成并非一帆风顺。孙权在柴桑召集群臣议事时,张昭等文臣以“曹军势大,水脉难敌土煞”为由主降;周瑜、程普等武将则力主一战,周瑜甚至展示了江东修士炼制的“火龙符”——以南海灵砂混合桐油制成,遇水不灭,专克土煞。最终,孙权拔刀砍向案角:“孤与老贼势不两立!”他将案角的灵木碎片掷入江中,碎片竟顺水流向夏口,仿佛天意指引联盟。
当刘备与孙权的联军在樊口会师时,赤壁的灵脉已剑拔弩张。曹军在乌林布下“九环锁灵阵”的前三环,土黄色的煞气如巨蟒般缠向江南;联军则在赤壁山设“水龙阵”,周瑜率江东修士引江水灵气,诸葛亮以奇门遁甲激活“回风矶”节点,江面上水汽凝聚成龙形,与北岸的土煞对峙,空气中的灵气紊乱得几乎让低阶修士窒息。
曹操的先锋船队已抵赤壁江面,船帆上画着大秦炼气士的“镇水纹”,试图压制江涛。江东老将黄盖站在楼船上,望着北岸的曹军大阵,对周瑜道:“曹军船舰首尾相接,看似稳固,实则灵脉不通,若以火攻,土煞必乱。”周瑜点头,取出“火攻策”竹简——竹简上的符文需借东南风才能催动,而此时江面盛行西北风,正是曹军依仗的“天助”。
二、联军合谋定火攻
建安十三年冬,赤壁的江雾比往年更浓,雾中藏着双方修士的试探与杀机。曹军的“九环锁灵阵”已布至第五环,乌林的土煞顺着江底灵脉蔓延,江南的芦苇都染上了枯黄;联军的“水龙阵”虽顽强抵抗,但江水灵气被土煞压制,江东修士的“水箭术”威力大减,不少战船的灵盾出现裂痕。
周瑜在中军大帐中急得踱步,案上的“水战阵”图谱被他指尖的灵气灼出焦痕:“孔明先生,西北风不止,火攻之策如何施行?再拖下去,我军灵气耗尽,只能束手就擒。”诸葛亮羽扇轻摇,扇面的奇门遁甲图在烛光下流转:“都督莫急。云梦泽灵脉与北斗相应,三日之后,罡风将转东南,此乃水脉反击土煞之兆,可借此时机行事。”
为稳住曹操,黄盖献上“苦肉计”。他在帐前故意顶撞周瑜,被周瑜以“扰乱军心”为由杖责五十,老将军的法袍被打破,灵窍受震,咳出的血滴在江水中,竟引来几条灵鱼——这是江东修士的“血契术”,以精血向水脉生灵求助,灵鱼摆尾的方向,正是曹军水寨的薄弱处。黄盖的“降书”随后送到曹营,信中以“江东灵气将尽,愿献战船降曹”为由,约定三日后以“青龙旗”为号,率船队归附。
曹操见降书上的灵气波动符合江东修士的特征,又听闻黄盖受辱,信以为真,却不知这降书是诸葛亮以“仿灵术”伪造,字里行间藏着“火”“风”二字的暗纹,只有在东南风催动下才会显现。郭嘉虽有疑虑,建议“小心火攻”,但曹操正沉迷于即将一统江南的美梦,只命人在水寨中腾出位置,准备接收黄盖船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