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破局抉择
我蜷缩在工坊角落那把磨得发亮的藤椅里,手机屏幕的冷光映得眼睛生疼。评论区的消息不断刷新,一条条留言像密密麻麻的蚂蚁,啃噬着我紧绷的神经。指尖机械地滑动着,耳边仿佛能听见无数不同的声音在争论、在建议,吵得我太阳穴突突直跳。
郭峰转动轮椅的声音由远及近,金属轮椅与木地板摩擦出细微的声响。他伸手轻轻将我散落额前的发丝别到耳后,那动作温柔得像是在触碰一件易碎的珍宝。“别着急,慢慢看。”他的声音带着令人安心的温度。我抬起头,看着他眼中的关切,突然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松动了,“其实C选项,或许真的是一条可行之路。”
铜铃清脆的响声在工坊里回荡,召集起所有人。阳光透过老式木格窗,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是一幅被揉碎的画。李明生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透着忧虑:“跨境直播确实是当下的趋势,可咱们对国际市场几乎一无所知,非遗工艺的直播展示,语言、文化差异都是摆在眼前的大难题。”陈姨双手交叠,布满老茧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眉头紧紧皱起:“还有产量问题,就算有机器辅助,要满足国际订单也不是件容易事。手工制作速度慢,质量还得严格把控,稍有不慎就全毁了。”
我起身走到工作台前,拿起一件精美的苗绣饰品,指尖轻轻抚摸着上面细密的针脚,感受着布料与丝线交织的纹理。“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我们可以一步步解决。先和巴黎时装周买手店、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分别沟通,表明我们想尝试第三条路的想法,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合作。我们有独特的工艺,有这么一群愿意拼命的伙伴,一定能找到突破口。大家也都想想,在执行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咱们提前谋划。”
这时,小林怯生生地举起手:“蓝姐,直播时间怎么定啊?国内外有时差,咱们总不能一直熬夜直播吧?”这话一出,新一轮的讨论又开始了。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我心里渐渐有了底。最后,我们决定组建多个直播小组,按照不同时区轮流直播。
第二十二章:多方谈判
我和郭峰来到巴黎时装周买手店在国内的办事处。办事处位于市中心的高档写字楼,落地窗外车水马龙,繁华的景象与室内冷峻现代的装潢相得益彰。负责人坐在真皮沙发上,双腿交叠,眼神带着审视地看着我们:“我们需要的是稳定的产量和符合国际审美的产品,你们这种非遗工艺和跨境直播结合的模式,不确定性太大了。时尚行业更新换代极快,我们耽误不起。”
我深吸一口气,露出自信的笑容,从包里拿出精心准备的样品。每一件都包装精美,蕴含着独特的匠心。“正因为独特,才更有吸引力。我们可以先推出小批量的限定款,通过跨境直播造势,打开市场后再逐步扩大产量。而且,我们的工艺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最大的竞争力。您看这款项链,采用了传统的榫卯结构,却设计得时尚简约,相信能符合国际审美。另外,我们还计划在直播中加入手工艺人故事环节,让消费者更了解产品背后的文化,这能大大提升产品附加值。”
负责人饶有兴趣地拿起项链端详,却又突然皱眉:“小批量生产意味着成本更高,价格上没有优势,你们打算怎么解决?”郭峰立刻接过话茬:“我们可以和原材料供应商长期合作,争取优惠;同时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而且,我们的产品主打高端市场,消费者更看重品质和文化内涵。”
随后,我们又前往国家非遗保护中心。一进入那古色古香的院落,青砖灰瓦,处处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听到我的计划,相关负责人放下手中的茶杯,眼中闪过惊喜:“这是个很好的想法!既能让非遗文化走出国门,又能在国内继续传承。我们可以提供一些非遗传承人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不过,在合作细节上,还需要仔细商讨,比如产品的文化内涵表达,不能出现偏差。”
我连连点头:“您说得对,我们正想请教。像苗绣的图案寓意、榫卯结构的文化象征,我们都希望能准确传达。另外,我们还想在产品包装上印上非遗知识小卡片,您觉得可行吗?”双方就这样深入交流,从产品设计到文化传播,从合作模式到权益分配,经过多轮艰难的谈判,在一次次修改方案、沟通细节后,巴黎时装周买首店和国家非遗保护中心都同意了我的提议,三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但我知道,这只是漫长合作的开始,未来还有许多协议条款需要敲定。
第二十三章:筹备新征程
工坊里仿佛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高速运转,每个人都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我和李明生在设计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满地都是揉皱的设计稿。我们时而激烈争论,为了一个图案的线条走向争得面红耳赤;时而陷入沉思,对着空白画纸一坐就是半小时。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将榫卯结构、苗绣等非遗元素完美融入到时尚饰品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