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应该是刘邦的临时军营外围,”穿越者青林收起发生器,指了指不远处一顶装饰相对华丽的帐篷,“按照时间线,吕公因躲避仇家,刚投奔沛县县令,此刻多半正在营中与刘邦会面。”
穿越者三人压低身形,借着帐篷的遮挡缓缓靠近。帐篷内传来交谈声,其中一道声音洪亮粗犷,带着几分不拘小节的豪爽:“吕公远道而来,刘某未能远迎,恕罪恕罪!”
“沛公客气了,”另一道声音沉稳儒雅,透着长者的睿智,“老夫避祸至此,蒙县令与沛公收留,已是感激不尽。”
青林三人对视一眼,知道正主到了。他们借助随身携带的声波放大装置,清晰地听到了帐篷内的对话。
刘彬凑到青林耳边,小声惊叹:“这就是刘邦?听起来倒是颇有气度,可史书上说他此时不过是个亭长出身,好酒好色,怎么看都不像能成大业的人啊。”
“表象往往具有迷惑性。”吉力大师轻声回应,“真正的智者,看的从不是当下的身份地位,而是潜藏的格局与气运。吕公能在乱世中保全家族,并精准押注未来的帝王,绝非仅凭面相那么简单。”
帐篷内的谈话仍在继续。刘邦似乎在大谈自己起兵的初衷,言语间虽有吹嘘之嫌,却透着一股天生的感染力。吕公偶尔附和几句,提问却总能切中要害,从粮草筹备问到兵源补充,从对秦军的战术谈到对天下大势的判断。
“沛公可知,如今天下诸侯并起,章邯大军所向披靡,你区区数千人马,何以立足?”吕公的声音带着试探。
刘邦哈哈一笑:“吕公此言差矣!秦施暴政,天下苦之久矣。我起兵并非为了争一时之地,而是为了诛暴秦、安百姓。至于兵马粮草,只要民心所向,自会有英雄豪杰来投。当年商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周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何也?顺天应人罢了!”
帐篷外的青林眼中闪过赞赏:“这番话看似狂妄,却抓住了乱世的核心——民心。刘邦或许没有过人的智谋,却有着天生的领袖魅力,懂得如何凝聚人心,这正是他能脱颖而出的关键。”
刘彬若有所思:“这就像现代商业中的创业者,有的人口才未必好,却能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吸引追随者。吕公要考察的,恐怕就是刘邦这种‘潜力股’的核心特质。”
没过多久,帐篷的门帘被掀开,刘邦送吕公出来。青林三人连忙躲到帐篷后方,借着帆布的缝隙观察。只见刘邦身材高大,面容虽算不上英俊,却有着一双深邃的眼眸,顾盼间带着几分威严。而吕公身着深色儒衫,须发皆白,目光如炬,正细细打量着刘邦的身形举止。
突然,吕公停下脚步,神色变得异常郑重:“沛公留步,老夫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邦一愣,随即笑道:“吕公有话但说无妨。”
“老夫自幼研习相术,阅人无数,”吕公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却依旧清晰可闻,“今日见沛公,观君之相,龙准而隆,额角饱满,双目有神,此乃帝王之相也!更难得的是,君虽看似放浪形骸,却胸怀天下,待人宽厚,有容人之量。他日必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远超今日之格局。”
刘邦闻言,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摆手道:“吕公过誉了!刘某不过是个沛县子弟,能保全一方百姓已是万幸,何来帝王之谈?”
“非也非也,”吕公摇摇头,语气坚定,“相由心生,势由己造。老夫一生相人无数,从未看走眼。沛公若肯信老夫,他日定能应验。”
刘彬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对青林说:“这吕公也太敢说了吧?直接说刘邦能当皇帝,就不怕被当成疯子?”
“这正是吕公的智慧所在。”青林解释道,“他看似在说相面,实则是在表达自己的政治判断。此时刘邦虽势力弱小,但已具备成为领袖的潜质。吕公这番话,既是试探,也是表态——他愿意赌上整个家族的命运,追随刘邦。”
吉力大师补充道:“而且,吕公选择在这个时机说出这番话,恰到好处。刘邦刚起兵,急需人才和资源支持,吕公的认可和投靠,对他而言是雪中送炭。这种精准的时机把握,比相面之术更显高明。”
帐篷旁的对话还在继续。刘邦虽嘴上推辞,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他深知乱世之中,得到有声望之人的支持至关重要。吕公在当地颇有贤名,若能得其相助,对自己招揽人心、稳固势力大有裨益。
吕公似乎看穿了刘邦的心思,话锋一转:“老夫有一爱女,名唤吕雉,年方二八,虽无倾国之色,却也贤良淑德,略通诗书。老夫见沛公气度不凡,愿将小女许配与沛公为妻,不知沛公意下如何?”
刘邦彻底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吕公会突然提出这样的请求。自己年近四十,不过是个起兵不久的草莽,而吕公是县令的贵客,家世清白,女儿年轻貌美,这门亲事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