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护山力场护盾测试
“地脉灵力发电站”的成功并网发电,如同为濒临能源枯竭的流云宗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源源不断的、纯净而强大的地脉灵能,通过初步建成的“灵能电网”,优先供应给遍布宗门的“魔气污染净化塔”网络和各处关键防御节点。净化塔全功率运转,灰黑色的魔气雾霭被持续驱散,灵田药圃重现生机,弟子们修炼环境大为改善,宗门士气为之一振。科学派再次证明了其在绝境中创造奇迹的能力。
然而,短暂的喜悦很快被更深的忧虑所取代。玄骨上人出关后那毁天灭地的威压依旧高悬,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他麾下的魔修和潜伏的“幼蜂”虽暂时蛰伏,但“谛听”系统监控到的、针对地脉发电站和净化塔网络的渗透与侦察活动有增无减。所有人都清楚,玄骨绝不会坐视流云宗恢复元气,他只是在等待最佳时机,发动雷霆万钧的一击。届时,流云宗将面临元婴级魔君的正面攻击,其威力绝非之前的骚扰和污染可比!
流云宗立派之本——护山大阵,虽历经历代先贤加固,在“坚壁”计划扫描下也暴露出些许隐患,且其设计初衷是抵御外敌大规模入侵和天灾,对于玄骨这种从内部爆发、且可能直指阵法核心的定点毁灭性打击,能否完全抵挡,犹未可知。宗门需要一道更灵活、更主动、更具针对性的最后防线!
这道防线,必须能够抵御元婴级的集中攻击,能够快速响应,覆盖关键区域,并且最好能由科学派直接掌控,与现有的探测、预警、能源系统无缝衔接。姜逸的构想,早已有之——构建基于力场技术的主动护盾系统!
早在研发“电磁护盾”应对暗巷袭杀时,力场护盾的雏形就已诞生。后续的“灵磁护盾”研究、尤其是为净化塔加装小型护盾的经验,为更大规模的护盾系统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储备。如今,有了地脉发电站提供的充沛能源,以及“灵力雷达预警网”提供的早期预警,构建一个覆盖整个流云宗核心区域的“护山力场护盾系统”,从理论和技术上,具备了可行性!
“新项目立项:‘大型区域性强力场防御护盾系统’,代号‘坚城’计划!”姜逸在科学派最高技术会议上,目光坚定地宣布,“目标:设计并建造一个能够生成覆盖山门核心区域、可调节强度与范围、能有效抵御元婴级攻击的灵能力场护盾网络。首要任务:完成原型护盾生成单元的研制与实战测试!”
“系统,辅助推演‘坚城’计划核心技术——‘高强度灵能力场护盾生成器’的设计方案、能量需求及测试标准。”
【指令收到。项目‘坚城’启动。】
【护盾原理分析:基于灵能场与物质/能量相互作用的排斥效应。核心是生成一个高强度、高稳定性的灵能壁垒。】
技术路径推演:
1. 护盾类型选择:
? 屏障式护盾: 生成连续的能量壁障。防御全面,但能耗巨大,受击点易成为薄弱环节。
? 点阵式护盾(首选): 由多个护盾发生器协同,生成蜂窝状或网状力场。局部受损不影响整体,能耗相对可控,灵活性高。难点在于协同控制。
? 偏转式护盾: 侧重改变攻击轨迹而非硬抗。对能量攻击有效,对实体攻击效果有限。
? 吸收式护盾(探索性): 尝试吸收攻击能量转化为己用。技术风险极高,易过载。
2. 力场生成技术:
? 灵磁约束场: 利用高强度灵磁场束缚高能灵子流形成护盾。技术相对成熟(基于灵磁护盾),但提升强度面临材料极限。
? 灵光相位干涉场: 发射多束特定相位灵光,在干涉区域形成高强度力场。理论防御力高,技术复杂,对控制精度要求极高。
? 灵子共振壁垒(创新方向): 激发空间基底灵子进入特定共振态,形成宏观有序结构作为护盾。潜力巨大,原理深奥。
3. 能量供应与分配: 需瞬间提供巨大能量,并能在护盾网络内智能分配。依赖“地脉发电站”和“灵能电网”,需配套超大功率“灵能电容阵”应对脉冲负荷。
4. 控制系统: 需与“灵力雷达预警网”、“谛听”系统深度集成,实现攻击预警、弹道预测、护盾强度与形态的毫秒级自适应调整。
【关键挑战:1. 护盾生成器的功率密度与稳定性。2. 多单元协同的同步性与抗干扰能力。3. 抵御高频、高能、复合型攻击(物理冲击、能量侵蚀、神识穿透)的能力。4. 系统能耗与持续作战能力。】
【推荐路径:先研制单台原型护盾生成器,进行极限性能测试;成功后组建小型护盾阵列进行协同测试;最终集成到宗门防御体系。】
路径明确,技术挑战空前。姜逸决定集中科学派最精锐的力量,优先攻关单体护盾生成器。
核心难题一:高功率密度力场生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