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秦王的全力支持,玻璃工坊的筹建如火如荼。
他全身心投入,与工匠们同吃同住,亲自指导。
他们从最基础的原料筛选开始,用最原始的水簸法去除石英砂中的轻质杂质,再用人造磁石小心翼翼地吸走含铁的颗粒。
每一次配比调整,每一次炉火点燃,都凝聚着所有人的期待。
然而,成功之路布满荆棘。
最初的十几次尝试,坩埚中出炉的,不是颜色深绿、浑浊不堪的顽石,就是布满密密麻麻气泡、如同蜂巢般的废料。
有一次,甚至因为炉温过高,坩埚都被烧穿了,灼热的玻璃液流淌一地,险些酿成事故。
工坊内弥漫着焦灼与沮丧的气息。
他没有气馁,召集匠人,一起分析每次失败的原因。
这次砂子含铁还是高了。
白霜加得可能早了,火候没到。
退火时,窑门漏风,导致温度不均。
他们一点点排查,一点点改进。
奕帆鼓励他们道:失败是成功的基石!每一次失败,都让我们离光亮更近一步!大家打起精神!
吴老头等老匠人也被他的坚持所感染,纷纷贡献出自己的经验。
他们将坩埚窑炉的结构进行了改良,增加了通风和保温措施;对缓冷窑进行了更精细的分区设计。
终于,在不知第几十次开窑时,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坩埚内的玻璃液,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淡黄色,虽然仍有少许气泡,但已澄澈了许多!
快!小心入模!
奕帆强压激动,指挥着。
工匠们屏息凝神,用特制长钳将那粘稠的、散发着橙红色光芒的玻璃液,稳稳倒入光滑的铁模中。
随后是至关重要的退火。
模具被移入缓冷窑。
此后一天一夜,按图所示温度曲线,徐徐降温!每两个时辰记录一次,轮班值守,不得有误!
他再次严肃叮嘱。
公子放心!
工匠们深知到了最关键的时刻,齐声应诺。
这一天一夜,他几乎寸步不离。
夜晚,他在窑旁的茶室内打坐,运转九阳真经三个周天,便觉神清气爽,倦意全消,继续监督着退火过程。
这门神功在此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妙用,让他能够保持清醒,时刻关注着窑温的变化。
次日黄昏,窑温终于彻底降下。
当沉重的窑门被缓缓拉开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模具中央,静卧着一块一尺见方、厚约半寸的平板玻璃!
它呈现出浅淡的青黄色,虽非完全无色,却已颇为透明,能清晰地透过它看到对面人影的轮廓!
成……成功了?!
一个年轻工匠不敢置信地喃喃。
短暂的寂静后,工坊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许多人相拥而泣。
吴老头用粗糙的手掌颤抖地抚摸着这块温凉的玻璃,老泪纵横,道:神乎其技……公子真乃神人也!
奕帆心中亦是心潮澎湃,这块小小的玻璃,承载了多少日夜的心血。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仔细检查后,指着内部几个细微气泡和轻微的波纹,道:诸位,我们成功了第一步!
但此物尚有瑕疵。记录此次所有数据,此块回炉!
我们要的,是更完美、更平整的玻璃!
工匠们闻言,非但没有失望,反而对他精益求精的态度更为敬佩。
随后,他指挥匠人用金刚砂和清水,对另一块质地较好的玻璃进行精细打磨、抛光。
过程漫长而枯燥,但当那块玻璃最终变得更加光滑透亮时,所有人都觉得值了。
接着,他示范了用锡汞齐将玻璃与打磨光滑的铜镜背板结合,制作原始镜子的方法。
望着那映出模糊但清晰人影的,工匠们的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光彩和自豪。
这第一块自产的玻璃,如同在漫漫长夜中点燃的火炬,不仅照亮了工坊,更照亮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领域。
……
喜欢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时代请大家收藏:(m.38xs.com)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时代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