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牒?”李之源终于坐直身子,“什么东西?”
王抢着道:“就是变着法儿收钱!听说分什么上中下三等,交钱越多,和尚们服务越周到。连做法事排位置都要看宝牒等级了!”
李之源闻言,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妙啊!真是妙啊!”
三人面面相觑。程度伸手探他额头:“没发烧啊?怎么还说胡话了?”
李之源拍开他的手:“我是说,这些和尚终于开窍了,可惜用错了地方。”
秦玉龙挑眉:“哦?之源有何高见?”
李之源重新躺回去,慢悠悠道:“他们这招,看似聪明,实则愚蠢。佛门向来讲‘众生平等’,如今明码标价,不是自打嘴巴吗?”
明珠在一旁插嘴:“可是百姓们似乎很买账呢。今早我去市集,看到好几个百姓在议论要买什么宝牒。”
明月不知何时也来了,冷冷接口:“武艺再高,也怕菜刀;佛法再深,也缺金银。和尚们也是被逼急了。”
李之源眯着眼想了想,忽然问道:“玉龙,你怎么看?”
秦玉龙摇着折扇:“之源说得对,也不全对。和尚这招确实可能得罪一些虔诚的信徒,但对大多数百姓来说,能够通过明码标价获得以前得不到的‘服务’,反而更有吸引力。”
他顿了顿,继续道:“尤其是那些稍微富裕些的商户,原本挤不进权贵的圈子,享受不到高僧的服务。如今只要花十两银子,就能请首座长老做法事,他们何乐而不为?”
王强挠头:“这么说,和尚这招还真能成?”
程度嘻嘻笑道:“成不成的,试试不就知道了?我听说已经开始有人购买上等宝牒了。”
李之源突然站起身,在院中踱步。众人都知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都安静下来。
良久,李之源忽然击掌道:“有了!”
三人立刻围上来:“什么主意?”
李之源眼中闪着狡黠的光:“和尚们不是要做生意吗?咱们就教教他们,什么叫做生意!”
他招手让众人靠近,低声说了一番话。只见王强先是疑惑,继而瞪大眼睛,最后哈哈大笑;秦玉龙频频点头,折扇摇得越发潇洒;程度则笑得前仰后合,直呼“缺德”。
明珠好奇地问:“王爷,您到底要做什么呀?”
李之源神秘地笑笑:“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现在,先去请太后宫中的刘公公过来一趟。”
说罢,他又补充道:“记住,要悄悄地请,别让人瞧见。”
待刘公公悄悄来到王府,李之源早已备好厚礼。一番密谈后,刘公公眉开眼笑地带着礼物离开了。
接着,李之源又吩咐:“玉龙,你文笔好,帮我写个章程。强哥,你去联系几家相熟的镖局。度儿,你最爱逛市井,帮我散个消息出去...”
三人领命而去,各自行动。
不过两日,长安城中突然传开一个消息:太后深感近年来佛门过于追逐利益,失了清净本分,特命富昌王整顿佛教风气。
与此同时,一家名为“普惠社”的善堂悄悄开张了。这家善堂来历神秘,但财力雄厚,不仅施粥赠药,还开办义学,请来的先生都是有名望的读书人。
更妙的是,普惠社门口贴着一张告示,上面详细列出了每笔开支的来源和去向,明明白白,分文不差。
百姓们纷纷议论:
“听说了吗?普惠社施的粥,里面可是有实打实的米粒,不像别处清得能照人影!”
“何止啊!我二舅的腿疾,就是在他们那儿治好的,只收了药本钱!”
“这才叫积德行善呢!比那些只知道要钱的和尚强多了!”
这些话,自然也传到了大慈恩寺。
慧能法师气得脸色发青:“定是那个富昌王搞的鬼!什么普惠社,分明是针对我们!”
慧明法师却默然不语,只是捻动佛珠的速度更快了。
“师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啊!”慧能急道,“百姓们都跑去普惠社了,我们的宝牒这几日几乎没人购买!”
慧明长叹一声:“慧能啊,老衲早就说过,此法有违佛门本意。如今看来,果然招来非议。”
慧能不服:“可是师父,若不是出此下策,寺中僧众吃什么?喝什么?难道真要大家还俗不成?”
正说着,忽然有小沙弥慌张来报:“方丈!不好了!官府来人了!”
慧明心中一紧,急忙整衣出迎。来的却是宫中的刘公公,面带微笑,但语气不容置疑:
“太后懿旨,佛门本应清净无为,近来却闻有寺庙公然售卖‘福牒’,明码标价,实在有辱佛门清誉。特令各寺即刻停止此类行为,回归本真。”
慧明顿时面如死灰。慧能还想争辩,被慧明一把拉住。
送走刘公公后,慧能愤愤不平:“分明是富昌王搞鬼!师父,我们就这么认了?”
慧明摇头苦笑:“太后懿旨,岂能违抗?罢了,罢了...”
然而慧能眼中却闪着不甘的光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