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晚间,李之源正在书房听秦玉龙汇报普惠社的进展,忽然王强大步流星地进来:
“之源,果然不出你所料!和尚们明的不行,来暗的了!”
李之源挑眉:“哦?”
王强道:“我安排在寺中的眼线来报,慧能那秃驴偷偷联系了几个大商户,说要给他们‘特制’宝牒,不在明面上售卖,暗中进行。”
程度嘻嘻笑道:“这和尚倒是有几分胆色,太后的懿旨都敢阳奉阴违。”
秦玉龙摇扇道:“之源,看来还得再给他们加点料。”
李之源微微一笑:“不急。让他们先蹦跶几天。玉龙,我让你找的人找到了吗?”
秦玉龙点头:“找到了。是以前在寺中待过的还俗僧人,对里面的门清得很。”
“好!”李之源击掌,“让他明天开始,在普惠社门口开个讲堂,专门讲讲佛经中关于‘贪嗔痴’的教诲。”
程度拍手笑道:“妙啊!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吗?”
第二日,普惠社门口果然多了个讲堂。一个书生模样的中年人正在侃侃而谈,下面围了不少百姓。
“...佛门讲贪嗔痴是三毒,其中贪为首恶。诸位想想,若是连佛门自己都贪图钱财,还如何普度众生?”
百姓们纷纷点头称是。
这时,忽然有个百姓问道:“先生,可是寺中僧人也得要吃饭啊?没有香火钱,他们怎么活?”
那书生笑道:“问得好!真正的修行人,粗茶淡饭即可果腹,何必追求奢华?再者,若是真心向佛,自可耕种寺田,自食其力,何必非要百姓的血汗钱?”
又有人问:“可是我听说寺田都被官府没收了?”
书生哈哈大笑:“这位乡亲有所不知。寺田被没收不假,但那是违制多占的部分。按制留下的寺田,足够僧众吃用了。他们之所以喊穷,不过是习惯了过往的奢靡,不甘清贫罢了!”
这番话在百姓中引起轩然大波。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
慧能法师得知后,气得几乎吐血:“无耻!无耻之徒!竟如此污蔑佛门!”
他再也按捺不住,亲自带了几个人,直奔普惠社而去。
到了普惠社门口,只见人山人海,那书生还在滔滔不绝。慧能拨开人群,指着书生大骂:
“你这邪魔外道!竟敢在此诋毁佛法!”
书生却不慌不忙,躬身一礼:“原来是慧能法师。在下何处所言不实,还请指教。”
慧能怒道:“你说寺田足够僧众吃用,纯属胡说!如今寺中僧众连粥都喝不上了!”
书生微微一笑:“哦?可是我听说,大慈恩寺昨日还采购了上等的白米和香油,甚至还有丝绸袈裟料子。这些难道是喝粥度日的人买得起的?”
百姓们顿时哗然。慧能一时语塞,支吾道:“那、那是为做法事准备的...”
书生步步紧逼:“什么法事需要丝绸?裟?莫非是特为那些买了‘特制’宝牒的富商准备的法事?”
慧能脸色大变:“你、你胡说什么!”
就在这时,忽然一阵马蹄声传来。众人回头,只见一队官兵簇拥着一位官员而来。
那官员冷着脸道:“奉旨查办违抗懿旨、暗中售卖福牒之事!慧能法师,请随我们走一趟吧!”
慧能顿时面如土色,瘫软在地。
消息很快传回大慈恩寺。慧明法师长叹一声,知道大势已去。
当晚,他独自在佛前跪了一夜。
翌日,大慈恩寺贴出告示,宣布停止一切形式的“积福宝牒”售卖,僧众将闭关清修,回归本源。
李之源得知消息时,正在院中与三位死党饮酒。
程度笑嘻嘻地举杯:“恭喜之源,又下一城!”
王强也大笑:“那些和尚,还想跟之源斗?真是不自量力!”
唯有秦玉龙摇扇道:“之源,此事虽胜,但佛门在基层的影响力仍在,不可掉以轻心。”
李之源抿了口酒,微微一笑:“放心,这才刚刚开始。”
他望向窗外,目光深远。
此时的李之源并不知道,这场看似普通的争斗,将会引发出怎样的风波...而慧能法师在被带走前,那怨毒的一瞥,似乎预示着事情还远未结束。
明月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轻声道:“王爷,方才暗卫来报,说看到几个陌生面孔在普惠社附近窥探,不像是中原人。”
李之源眉头微皱:“哦?”
平静的表面下,暗流开始涌动。
第二章 普惠策 妙计安黎庶
长安城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王府后门已是车马络绎。一车车米粮、药材、布匹从各处仓库运来,又按照精细的账目分发往城中各处。
李之源站在阁楼上,望着下面井然有序的场面,嘴角带着一丝满意的笑。身旁站着秦玉龙,手中拿着一叠账册,正在汇报。
“按照你的吩咐,我们在长安城内设了十二处施粥点,三十处义诊堂,还有五处义学。”秦玉龙翻着账册,“每日耗费米粮约五百石,药材价值约二百两,聘请大夫和先生的费用约一百五十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