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漕运宏图展财力 剑冲九霄惊京师 (上)
玄唐王朝的漕运,犹如人体血脉,维系着帝国南北的经济命脉与粮食安全。每年数百万石的漕粮、无数货物经由大运河源源不断输送至京师与边镇,其运营权向来是各方势力角逐的肥肉。这一日,朝廷颁下明旨,为革除积弊、提升效率,决定对核心河段的运营管理权进行公开招标。
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长安城的权贵圈子里激起千层浪。各大世家、原有的漕运帮派、甚至一些背后有藩镇影子的商团,无不摩拳擦掌,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谁都清楚,拿下漕运,不仅仅是巨大的利润,更是掌握了影响国本的权柄。
唐王府内,却是一派与外界的喧嚣截然不同的景象。
李之源懒洋洋地歪在铺着雪白貂皮的软榻上,有一搭没一搭地拨弄着身旁小几上的一盆极品兰草。程度在一旁唾沫横飞地讲述着他最新听来的八卦:某国公家的公子为了争一个花魁大打出手,结果被自家老爷子拎着棍子追了三条街;礼部某侍郎夫人疑似发现了外室,正闹着要离婚…
“无聊…”李之源打了个哈欠,眼角甚至挤出了点生理性的泪水,“程度,你就不能关注点有意义的事?比如…朝廷要重新招标漕运了?”
程度正说到兴头上,被这么一打断,愣了一下,随即撇嘴:“漕运?那多没劲!一堆粗鄙的船夫、算不完的账目、处理不完的纠纷,哪有这风花雪月来得有趣?源哥儿,莫非你对这个有兴趣?”他可是知道,这位爷最怕麻烦。
“本王是对钱有兴趣。”李之源坐起身,接过明珠适时递来的一盏冰镇酸梅汤,美滋滋地啜了一口,“漕运,可是流淌着的金山银山。”
坐在窗边安静看书的秦玉龙闻言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并不存在的眼镜(习惯动作),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之源所言极是。若能掌控漕运,于我风行商行而言,如虎添翼。不仅物流成本大幅降低,更能借此整合沿线码头、仓贮、乃至影响沿途州府经济,其战略意义,远非单纯利润可比。”
“看看,看看!”李之源用玉杯指向秦玉龙,“这才叫有见识!程度,多跟玉龙学学!”
程度不服气地哼哼:“说得轻巧,竞标哪有那么容易?多少双眼睛盯着呢!方案、价格、实力、还有…嘿嘿,”他猥琐地笑了笑,搓了搓手指,“上头的意思,缺一不可。咱们虽然有钱,但论起在漕运上的根基,可比不过那些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字号和地头蛇。”
“根基?”李之源嗤笑一声,放下玉杯,“本王用钱砸,也能给他们砸出个新根基来!玉龙,这事交给你了,拟个章程出来,要让他们看看,什么叫打击!”
“是。”秦玉龙简洁应下,立刻起身,抱着一摞书卷资料就准备回书房闭关。他早已料到李之源会有此意,前期工作已做了不少。
王强在一旁擦拭着他的门板巨刀,闻言瓮声瓮气地道:“之源,有啥要打架的活儿,尽管吩咐!”他最近在京城待得骨头都快生锈了。
“放心,强哥,你刚从冰川界回来多放松放松,有你出力的时候。”李之源笑道,“说不定就得请你带人去‘说服’一些不开眼的地头蛇呢。”
安排妥当,李之源伸了个懒腰,又瘫回软榻,嘀咕道:“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啊…本王还是适合躺着数钱。度儿,你去传话给漕帮,这么多年了,是该一统天下漕运了”惹得明珠捂嘴偷笑,又给他添了杯酸梅汤。
然而,这“躺着数钱”的清闲并没持续多久。翌日,宫中内侍便来传旨,陛下召富昌王入宫觐见。
御书房内,皇帝李琰穿着一身常服,正对着一幅巨大的漕运河图皱眉,唉声叹气。见李之源进来,也没多客套,直接招他到近前。
“源儿啊,你来瞧瞧。”皇帝指着河图,“这漕运,年年亏空,效率低下,沿途损耗、漂没、贪墨…朕想起来就头疼!这才下定决心要改革招标。”
李之源心中明镜似的,面上却一副“伯父辛苦了”的表情,附和道:“陛下圣明,此举定能革除积弊,利国利民。”
“利国利民是好事,但…唉!”皇帝话锋一转,又开始叹气,揉着额角,“只是这内帑…近来实在是…捉襟见肘啊。前些时日太后她老人家想修个小佛堂静养,朕这孝心都难以尽全。还有这后宫用度,一大家子人…唉!”
李之源嘴角微不可查地抽搐了一下。又来了!每次皇帝伯父用这种“家贫子幼”的语气开头,准没好事!他小心翼翼地问:“那…陛下的意思是?”
皇帝立刻换上一种“你懂的”眼神,亲切地揽住李之源的肩膀,低声道:“源儿,你向来是最体贴伯父的。这次漕运招标,你那风行商行,想必是志在必得吧?伯父呢,也不多要求,就是…若是中标了,这每年的利润…你看,是不是稍微…意思那么一点点点点,”他用小拇指比划着,“充盈一下内帑?也好让伯父宽裕宽裕,更好地…呃…为民做主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