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回:修归家时添丁喜
书接前文。李之源携父李修,乘独木舟,离了那碧波玄界的内陆巨川,驶入了蔚蓝的外海。
归途不再似来时那般风驰电掣,而是真正的悠然缓行。李之源似乎并不急着赶回长安,他操控着独木舟,沿着海岸线的走向,不疾不徐地漂流。白日,他或静立船头,感受着海风拂面,日光暖身,神识如轻纱般铺洒开去,捕捉着这片陌生海域的每一丝律动——潮汐的涨落,洋流的走向,云气的聚散,乃至深海中那些庞大生命悠缓的呼吸。夜晚,日月同辉的光芒洒在墨蓝色的海面上,泛起粼粼波光,静谧而神秘。他偶尔会引动一丝微不可查的坎剑意,感受此界水元与主世界的细微差别,体悟那“上善若水”之道在异界的呈现。
李修起初还有些归心似箭,但见儿子如此气定神闲,加之自己身体虽在丹药调理下好转,但远未恢复,也便安下心来。他学着儿子的样子,坐在船尾,看着那些从未见过的、会发光的奇异水母在船边漂浮,看着成群结队、鳞片在日月光芒下闪耀如银箔的飞鱼跃出水面,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他甚至尝试着,用他那恢复了一丝的微末真气,去垂钓一些看起来肉质鲜嫩的海鱼,竟也偶有收获,倒是给这枯燥的航行添了些许野趣。只是他那个视若性命的大包裹,始终紧紧抱在怀里,片刻不离身。
如此这般,昼行夜泊,观云听涛,竟悠悠然过去了一月有余。
这一日,前方海面上出现了熟悉的岛屿轮廓——碎星屿。李之源神识微动,确认了方位,独木舟如同被无形之力牵引,精准地朝着当初进入碧波玄界的那处隐秘节点所在的小岛驶去。
岛屿依旧戒备森严。当李之源带着李修踏上沙滩时,昭武校尉周猛与镇海卫副统领赵千钧早已得到讯息,在此恭候多时。见到李之源安然归来,还带回了失踪三年的唐王(尽管形象有些不堪),两人皆是又惊又喜,连忙上前拜见。
“王爷!您可算回来了!”赵千钧声音带着激动,目光扫过一旁衣衫虽在途中稍作整理、却仍难掩落魄憔悴的李修,心中了然,识趣地没有多问。
“嗯,此间无事,有劳诸位。”李之源微微颔首,“准备一辆马车,即刻返京。”
“是!”赵千钧立刻下去安排。
李修看着周围熟悉的玄唐水师旗帜和精锐的镇海卫,再感受着脚下坚实的土地,恍如隔世,眼圈不禁又有些发红,喃喃道:“回来了……总算回来了……”
没有惊动太多人,一辆外表普通、内里布置却舒适宽敞的马车,在数名精锐镇海卫的护送下,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碎星屿,踏上了返回长安的官道。
马车轱辘,碾过尘土,一路向北。李修靠在柔软的垫子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属于玄唐的熟悉景物,稻田、村庄、城池……心中感慨万千,时而唏嘘,时而傻笑。李之源则始终闭目眼神,仿佛外界一切与他无关,只是在默默消化着碧波玄界一行的些许感悟。
归心似箭,车马兼程。饶是如此,从南海之滨返回帝都长安,也耗费了十数日功夫。
这一日,黄昏时分,暮色四合,华灯初上。马车终于驶入了巍峨的长安城,沿着熟悉的街道,来到了唐王府那气派非凡的大门前。
王府门前,似乎与往日有些不同。不仅灯笼早早点亮,门楣之上,甚至还悬挂起了几盏略显喜庆的红色纱灯,虽非大张旗鼓,却也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
马车停稳,李之源率先下车。早已得到消息的管家李忠,正带着几名管事在门前等候。只是,李忠此刻的脸上,并非全是迎接王爷归来的恭谨,更洋溢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激动,老脸涨得通红。
“王爷!您可回来了!”李忠快步迎上,声音都带着颤音,先是向李之源行礼,随即目光便忍不住瞟向正被侍卫搀扶着、有些忐忑地走下马车的李修。
当看清李修那虽然换了干净衣袍、却依旧瘦削憔悴、难掩风霜之色的面容时,李忠眼圈一红,哽咽道:“老……老王爷!您……您真的回来了!”
李修见到老管家,亦是百感交集,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好。
李之源眉头微挑,察觉府内气氛有异,问道:“李忠,府中何事?”
李忠猛地回过神来,像是才想起天大的喜事,激动得几乎要手舞足蹈,连忙朝着李之源深深一躬,声音洪亮地禀报道:“回王爷!天大的喜事!就在一个时辰前,繁花娘娘她……她顺利诞下了一位小王爷!母子平安!母子平安啊!”
饶是李之源心性沉稳,听闻此言,眼中也不由得闪过一丝清晰的波动。他离府数月,归来之时,竟恰逢自己的子嗣降生!
一旁的李修更是愣住了,随即脸上涌现出难以置信的狂喜,声音颤抖着:“生了?我有孙儿了?我……我当祖父了?!”这突如其来的喜讯,如同甘霖般冲散了他心中积压的忐忑与愧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