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回:炼虚为实参造化 壶天升格启新途 (第一节)
时光荏苒,自李之源于终南山深处悍然打破天地枷锁,贯通九脉,踏入前所未有的道境,已然过去了五个春秋。
五年,对于凡人而言,或许是从青年迈向成熟的漫长历程;对于寿元悠长的修士,亦是一段不容忽视的光阴。而对于李之源这位年仅三十便已登临此界绝巅的道境强者来说,这五年,却是修为陷入漫长瓶颈,难以寸进的沉寂期。
小壶天内。
李之源盘膝坐于那座已成为此界中心、最高峰的山巅之上。周身气息与整个千里洞天浑然一体,仿佛他便是此方天地的脊柱,是万物运转的核心。他的面容相较于五年前,少了几分少年意气的跳脱,多了几分沉静与深邃,眼神开阖间,隐有星河流转、万物生灭的道韵自然流露。
然而,此刻他那深邃的眼眸中,却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无奈。
“道境……道境……”他心中默念,“初入此境时,只觉天地广阔,法则清晰,仿佛举手投足便可调动无垠伟力。可真正稳固下来,欲要再向前踏出一步,方知此境之浩瀚,每一点提升,都需对天地法则有更深层次的领悟与积累。”
这五年来,他并未懈怠。丹道一途,凭借上古传承与自身感悟,所炼丹药品质愈发精纯,甚至能引动丹霞异象;器道之上,对《万象炼天术》的理解逐步加深,炼制出的法宝、傀儡愈发精妙,风行工坊的技术迭代多源于他的点拨;剑道更是根本,八极生灭剑域历经与五位道境强者的实战检验与后续打磨,威力内敛而恐怖,心念动处,八剑齐飞,生灭由心,自信在此界已难觅剑道之敌。
可偏偏,最根本的修为境界,自五年前那惊天突破后,便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而坚韧的壁垒,任凭他如何运转《周天星辰炼气法》,如何吸纳玄黄母气,如何淬炼神魂道元,都难以撼动分毫,仿佛积蓄的力量投入了深不见底的海渊,连一丝涟漪都难以泛起。
“一味苦修,看来是行不通了。”李之源缓缓睁开眼,目光扫过眼前这片完全属于他的世界,“《玉清一气功》早已臻至圆满,《周天星辰炼气法》亦修炼到当前瓶颈,剑道、丹道、器道似乎也触及了某种极限……或许,方向错了?”
他的视线,落在了山脚下那片生机勃勃、正在自主演化的森林,落在了天空中那轮由精纯能量与道韵凝聚、光芒温润的“太阳”,落在了远处江河入海处那新生的、微小的沼泽湿地。
“既然直接提升修为艰难,那便从根基着手,从这‘道’的体现——世界本身入手。”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清晰起来,“主修传承难以突破,便深耕副业!丹、器、阵,乃至这世界培育之道,皆是对‘道’不同侧面的阐述与实践,或许能触类旁通!”
他想起自“陨落方舟”中获得的上古炼气士核心传承。其中《万象炼天术》与《玄玑造化录》,他一直将其视为技术手册与理论参考,用于提升具体技艺和理解现象。如今修为停滞,或许正该沉下心来,将其作为“道”来参悟!
“《万象炼天术》,炼化万气、熔铸万法、乃至炼化一方世界……其核心,乃是‘造化’!非是单纯的制造,而是涉及能量、物质、乃至法则的转化与创造!”
“《玄玑造化录》,阐述星辰万物、生长轮回、世界培育……乃是认知‘造化’之理的理论基石!”
思路一旦打开,便如拨云见日。李之源决定,将接下来的修行重心,放在深度参悟《万象炼天术》与《玄玑造化录》上,并以自身本命洞天“小壶天”作为最佳的实践场!
他长身而起,立于山巅,神识如同无形的水银,顷刻间铺满整个千里壶天。
五年时间,在持续不断吸纳外界渗透的玄黄母气,以及核心“周天星斗玄黄阵”的日夜滋养下,小壶天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空间范围,已从最初的百里方圆,稳固扩张至千里之广!山川走势愈发雄奇自然,河流湖泊网络纵横交错,甚至出现了几片小小的内陆海。高天之上,日月虚影轮转愈发清晰,洒下的光辉带着真实的暖意与清辉,虽非真实星辰,却已蕴含一丝周天星斗的恒定道韵。
最令人欣喜的,是此界内部,已然初步建立了一套简单的生态循环系统!
无需李之源时刻以自身道元干预,天地间自有温和的风流动,携带着水汽从海洋吹向陆地,遇高山冷空气则凝结成云,化作淅淅沥沥的灵雨滋润大地。雨水汇入溪流,一部分渗入地下滋养地脉,一部分奔腾入海,复又蒸腾……完成了一次次自主的水元循环。
大地之上,最初由李之源点化或移植的草木,已然繁茂成林。有些区域,林木枯萎,落叶归根,在微生物(亦是李之源引入或自然衍生的简单灵性生命)作用下腐化,反哺土壤,新的种子又在此萌发,演绎着枯荣交替。林间,一些弱小的、形态各异的昆虫和小型灵兽穿梭其间,构成了初步的食物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