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城一中的科技节,在初夏明媚的阳光和喧嚣的蝉鸣中如期而至。校园里张灯结彩,各个班级和社团的展位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充斥着各种奇思妙想或略显稚嫩的发明创造。空气里混合着松木展板的清香、焊接电路板的松香气,以及少年们蓬勃的朝气。
而在高三年级展区最核心的位置,“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仪”的展位前,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流线型的白色外壳,闪烁着幽蓝灯光的核心部件,以及实时显示着各种复杂数据和波形图的高清屏幕,无不彰显着这个项目的“高大上”。
李天亮穿着一身借来的、稍显宽大的西装,头发梳得油光锃亮,正口若悬河地向评委和围观同学介绍着:“……我们的项目,采用了最前沿的毫米波雷达技术与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在不接触人体的情况下,精准监测心率、呼吸频率,甚至能初步判断情绪紧张度!请看大屏幕,我们正在实时监测这位同学……”
被他拉来做演示的倒霉蛋(正是之前物理课代表)一脸紧张地站在指定区域,屏幕上的数据曲线果然随着他的情绪波动而清晰变化,引来阵阵惊叹。
李天亮内心独白: 稳住!天亮!能不能保住零花钱就看今天了!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表情要自然,动作要潇洒……就是这领带勒得有点喘不过气……
张国龙则隐在展位后方,面前是三块并排的显示器,上面瀑布般流淌着真正的核心数据——经由唐孝天“生物传感”校准过的、过滤掉干扰后的纯净生命场信号。他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实时调整着前台展示数据的“包装”效果,确保它们看起来完全符合毫米波和AI技术的“人设”,同时屏蔽掉任何可能暴露真实原理的异常数据点。他甚至还抽空写了个小程序,让展位的灯光能随着演示者心率的变化而自动变换色彩,极大地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张国龙内心独白: 前台数据包装完成度98.7%,感官误导程序运行稳定。孝天提供的基准数据精度超出预期0.5个数量级……可惜无法公开发表论文。嗯,左侧3号评委对算法细节感兴趣,启动B方案解释脚本。
唐孝天则安静地站在展位一侧,看似在协助操作设备,实则全神贯注地维持着自身能量的绝对稳定,并持续进行着微不可察的“感知”。他是整个系统真正的、无声的核心。他的存在,像一枚最精密的定盘星,确保着张国龙那些复杂算法所依赖的原始数据,是绝对真实和可靠的。同时,他也在暗中观察,感知着会场内是否有任何异常的能量波动,特别是与后山那种阴冷气息相似的存在。
唐孝天内心独白: 能量控制稳定,未发现异常波动。评委们的生物场大多好奇和赞赏,只有那个戴金丝眼镜的……他的场有点过于平静,像是刻意收敛?需要留意。天亮这家伙,虽然紧张,但发挥得还不错。
他们的项目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全场的焦点。精准的演示、酷炫的效果、以及李天亮那经过无数次排练、已然可以假乱真的“技术讲解”,征服了大部分评委和学生。甚至连校长都亲自驻足,饶有兴致地观看了许久,对张国龙(在李天亮身后通过微型耳机)回答的几个关于算法原理的问题频频点头。
然而,就在展示接近尾声,胜利在望之时,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
一个穿着定制校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带着几分倨傲的男生,在几个跟班的簇拥下,挤到了展位前。他是高三(一)班的刘子豪,父亲是本地着名科技公司的老总,他自己也一直以科技天才自居,这次带来的“基于AR技术的智能校园导航系统”项目原本是夺冠大热门。
“哼,花里胡哨。”刘子豪瞥了一眼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语气带着不屑,“毫米波雷达?市面上成熟方案多了去了,无非是堆料而已。谁知道你们这数据是不是后期处理过的?”
李天亮脸色一僵,正要反驳,张国龙冷静的声音通过耳机传来:“激将法,别上当。按C方案回应。”
李天亮深吸一口气,脸上挤出职业假笑:“刘同学有兴趣的话,可以亲自体验一下,看看我们的数据是不是‘处理’过的。”
刘子豪冷哼一声,大步走到监测区。他故意做出几个夸张的深呼吸和憋气动作,试图干扰监测。然而,屏幕上的数据曲线依旧平稳而精准地反映着他真实的生理状态,甚至捕捉到了他刻意为之时的细微情绪波动——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
周围传来低低的哄笑声。刘子豪脸上有些挂不住,他盯着展台后方一直沉默的张国龙和唐孝天,尤其是气质沉静的唐孝天,眼中闪过一丝狐疑。他家里公司与一些特殊部门有合作,他隐约听说过一些关于“生物场”和“超感知”的模糊概念,虽然认为是无稽之谈,但眼前这个项目的精准度,确实超出了他对普通毫米波技术的认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