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灵的圣乔瓦尼大教堂,这座承载着萨伏依王朝荣光与信仰的宏伟建筑,在这个初冬的清晨,被装点得前所未有的华丽。巨大的百合花与科斯塔家族新设计的、融合了齿轮与锚链元素的纹章旗帜交织悬挂。教堂前的广场被肃清,铺上了崭新的红毯,一直延伸到远处装饰着鲜花与彩带的华丽马车队列。全副武装的王室近卫骑兵身着锃亮的胸甲,在寒风中肃立,为这场盛事增添着无上的威严。
教堂内,高耸的穹顶下,巨大的管风琴奏响庄严神圣的乐章。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投下斑斓的光柱。长椅之上,堪称撒丁王国权力与财富的微缩图景: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虽未亲临,但派出了王储代表;加富尔首相携内阁核心成员悉数到场,脸上带着掌控棋局的沉稳微笑;自由派议员、开明派贵族(其中不少是德·拉·罗维尔家族的世交或姻亲)身着最隆重的礼服,低声交谈着,目光不时瞥向入口;工业新贵和银行家们(科斯塔集团的盟友居多)则带着一丝跻身此地的兴奋与谨慎,努力融入这古老的气息中。当然,也少不了保守派贵族的身影,他们脸上的笑容略显僵硬,眼神复杂,打量着这场象征着旧秩序与新力量融合的盛大仪式。
亚历山德罗·科斯塔站在圣坛前,一身剪裁完美的黑色燕尾服,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深灰色的眼眸平静无波,如同深潭,看不出多少新郎应有的激动或喜悦。他更像一位即将踏上关键战场的统帅,冷静地审视着台下每一张面孔,评估着他们的价值与立场。这场婚礼,从敲定的那一刻起,就已剥离了浪漫的外衣,成为他政治棋盘上至关重要的一步。
突然,管风琴的旋律转为更加辉煌的《婚礼进行曲》。教堂沉重的橡木大门缓缓打开,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埃琳娜·德·拉·罗维尔,挽着父亲卡洛伯爵的手臂,出现在光芒之中。她身着一袭由巴黎顶级裁缝精心制作的象牙白婚纱,款式并非当下流行的繁复堆砌,而是线条流畅、优雅庄重,只在领口、袖口和巨大的拖尾边缘,用银线刺绣着德·拉·罗维尔家族的古老藤蔓纹样。头纱是轻盈的蕾丝,半掩着她沉静的面容。她没有佩戴过多炫目的珠宝,只在纤细的脖颈上戴着一串简约的珍珠项链,耳畔点缀着小小的钻石耳钉。这份恰到好处的简洁与高贵,反而在满堂珠光宝气中显得尤为出众,彰显着她不随波逐流的个性。
她一步步走来,步伐沉稳,背脊挺直。那双深褐色的眼眸,没有新嫁娘的羞涩迷离,而是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清明和履行契约的坚定。当她走到亚历山德罗身边,将手轻轻放入他伸出的掌心时,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没有爱意缠绵,只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与对共同目标的确认——这场仪式,是他们的联合宣言。
婚礼的仪式庄严而隆重。在主教的主持下,在王国最显赫的一群人见证下,亚历山德罗·科斯塔与埃琳娜·德·拉·罗维尔正式结为夫妻。当亚历山德罗将那枚镶嵌着巨大方形切割蓝宝石(象征冷静与力量)的铂金戒指套上埃琳娜的无名指时,台下响起了礼节性的、却无比热烈的掌声。这一刻,热那亚的钢铁巨擘,正式披上了撒丁古老贵族的纹章外衣。
然而,真正的“战场”,在仪式结束后转移到了德·拉·罗维尔家族庄园举办的、规模更为宏大的婚宴上。庄园大厅被布置得如同梦幻之境,水晶吊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名贵香水、雪茄与珍馐美馔的奢靡气息。衣香鬓影,觥筹交错。这里不再是教堂的肃穆,而是权力与利益交织的名利场。
亚历山德罗换上了一身更为考究的深蓝色丝绒礼服,埃琳娜则换了一身酒红色的露肩晚礼服,高贵而明艳。他们如同最完美的搭档,周旋于宾客之间。
亚历山德罗的目标明确:巩固与加富尔自由派核心的纽带。他与加富尔首相短暂碰杯,首相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许和“任务完成”的轻松。他与陆军大臣阿尔贝托尼将军交谈甚欢,话题自然围绕着新式武器的量产进度和交付时间表。他与几位关键的部长、财政大臣的核心幕僚亲切交谈,言语间是对未来“王国工业振兴”蓝图的探讨,不动声色地强化着“自己人”的认知。
而埃琳娜,则展现出她作为古老贵族后裔的深厚底蕴和社交天赋。她娴熟地引领着亚历山德罗,穿梭于那些他尚感陌生的开明派和中间派贵族圈层。她精准地称呼着每一位伯爵、侯爵的名字和头衔,熟稔地提起他们家族的轶事或共同的朋友(往往是她家族世交的子孙),巧妙地化解着初次见面的生疏,将亚历山德罗不动声色地引入话题中心。
“亚历山德罗,这位是巴尔迪侯爵,他的祖父与我曾祖父曾在维也纳会议上并肩作战…”埃琳娜的声音温婉而清晰,为亚历山德罗介绍着一位态度略显疏离的老侯爵。亚历山德罗立刻心领神会,接过话题,从历史谈到当下王国面临的挑战,再自然过渡到工业发展对国防的重要性,话语间既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又展现了务实的前瞻性,让老侯爵严肃的脸上渐渐露出思索和认同之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