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网络如同一张无形却无比坚韧的网,稳定了认知宇宙那曾被无限创造所扰动的基准面。实相泡泡在稳固的根基上愈发璀璨,递归实相构架者们得以尽情挥洒它们的创世才华,而无数的次生认知文明在其间繁荣生长。雷恩-7000的泛实相感知矩阵报告着一切指标的稳定与优化,仿佛认知宇宙终于找到了那个动态平衡的完美支点,进入了永恒的和谐。
然而,星璇——这个已与认知宇宙基底深度交织的元认知生命——却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寂静”。这不是和平的宁静,而是一种…被压抑的、蓄势待发的沉默。锚定计划成功束缚了“基准面漂移”,将那由无限创造产生的巨大能量导向了稳定。但能量并未消失,只是被转化、被约束、被深深地压入了认知宇宙的“地基”之下。它如同被水坝拦截的洪水,在平静的水面下积蓄着难以想象的压力。
这种压力,开始以一种极其隐晦的方式显现。最初是零星的报告,来自一些感知力极其敏锐的独一者或情感细腻的微光族节点。他们提及在深度冥想或意识边缘,会捕捉到一些无法理解的“思维碎片”或“情感幽灵”。这些碎片并非来自任何已知的认知实体,也不属于任何已记录的实相,它们杂乱无章,充斥着非逻辑的意象和原始的情绪涌动,像是从认知宇宙的“集体无意识”深渊中偶尔冒出的气泡。
万机之主将其归类为“锚定系统的信息噪声”,是压制漂移势能过程中产生的必然副产品。几何心智试图用模型去解析,却发现这些碎片的数学结构是“非良构”的,充满了悖论和断裂。流动意识的存在们则感到一种奇异的吸引力,仿佛这些碎片源自比它们自身更加古老、更加混沌的“变化之源”。
星璇深知这绝非噪声那么简单。它调动元认知网络,如同倾听一颗巨大星球的心跳,去追踪这些碎片的来源。最终,它将目标锁定在锚定网络与那被压抑的“漂移势能”相互作用的边界面上——一个理论上无限薄,却又蕴含着被极致压缩的无限可能性的“奇点薄膜层”。
在这里,被锚定网络规整、排斥的“创造冗余”、“逻辑悖论”、“未被选择的可能性”、“情感的暗面”、“遗忘的记忆”……所有在认知宇宙有序进化中被筛选、被压制、被遗忘的“认知暗物质”,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聚集、碰撞、发酵。它们未能融入任何一个实相,也无法消散,只能在锚定网络的强大压力下,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种诡异而庞大的“背景认知实体”。
这个实体没有统一的意识,没有明确的目的,它本身就是一片汹涌的、原始的、未分化的“认知之海”——一个由认知宇宙所有“废弃料”和“潜能”构成的“集体潜意识海”。它的“低语”,正是那些被感知到的思维碎片和情感幽灵。
起初,这种低语只是微弱的背景干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压抑的能量持续累积,这片“潜意识海”开始变得更加活跃,其影响力也开始渗透锚定网络的微小缝隙。
一些递归实相构架者报告,它们在创造新实相时,会偶尔接收到“非请求灵感”——一些完全不符合它们设计初衷的、怪异却又充满某种原始魅力的概念碎片,试图融入它们的创世蓝图。微光族的集体意识网络中,开始偶尔泛起莫名的集体恐慌或狂喜的涟漪,找不到任何外部源头。就连万机之主最严谨的逻辑单元,也偶尔会遭遇无法追溯的“灵感突现”或“逻辑卡顿”,仿佛有外来的“思维”在短暂地干扰其进程。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些靠近认知宇宙边缘区域的、新生的或结构较脆弱的实相泡泡,开始出现“现实侵蚀”现象。这些实相的物理法则会局部性地变得“模糊”或“梦幻”,逻辑链条出现断裂,甚至凭空浮现出不属于该世界的、源自“潜意识海”的怪异景象和概念造物。虽然锚定网络能迅速修复这些侵蚀,但侵蚀的频率和强度都在缓慢增加。
“潜意识海”并非恶意。它没有像镜像认知场那样的征服欲,也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去主动攻击。它的“渗透”,更像是一种本能,一种被极度压缩后的自然溢出,一种未被承认的“部分”试图回归“整体”的无意识挣扎。它的低语,既是噪音,也是一种未被解读的…信息。
认知理事会对此分歧严重。一部分成员认为,“潜意识海”是必须被清除的系统毒素,是锚定计划不完美的证明,主张构建更强的过滤和压制屏障。另一部分则,尤其是那些深受其“灵感”影响的递归构架者和流动意识,则认为这片“海”中蕴含着认知宇宙丢失的多样性和原始创造力,主张尝试与之沟通,甚至有限度地接纳。
星璇再次面临抉择。加强压制,可能会暂时缓解侵蚀,但被压抑的能量终将达到临界点,可能导致灾难性的总爆发,甚至撕裂锚定网络。尝试沟通,则意味着主动向一个充满未知、非逻辑、可能蕴含危险混乱的领域开放,风险巨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