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突然咳嗽起来,咳得弯下腰,竹杖拄在地上发出笃笃的声响。她从怀里掏出块油纸包,颤巍巍地递给明澈:“这是…… 三百年前那位仙长留下的,说等竹魂醒了,交给涤尘宗的后人。”
油纸包打开时,里面露出半块竹片,上面刻着幅简略的地图,标注着镇子后山的位置,地图旁写着:“结界枢纽,在回音谷的千年竹根下。” 竹片边缘还刻着个极小的 “尘” 字,与明澈的竹珠上的字迹如出一辙。
“难怪这几日总听见谷里有笛声,” 李大户突然开口,脸上露出恍然的神色,“我还当是山风刮过竹管的声音,原来……”
明澈的指尖刚触到竹片,老槐树就剧烈地摇晃起来,枝头的花苞簌簌落下,在空中化作漫天飞絮。那支竹笛突然从枝桠上脱落,旋转着飞向明澈,正好落在他摊开的手掌里。笛身入手温润,像是有脉搏在竹纹里跳动,七道竹节处的月牙孔同时亮起青光。
“要破结界,” 老妪的声音带着喘息,却异常清晰,“需用这竹笛吹奏《涤尘引》,只是……”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围观的村民,“吹奏时需得七人各执一物,代表喜、怒、哀、惧、爱、恶、欲,站在七个方位护法。三百年前那位仙长就是因为凑不齐七人,才没能……”
“我来!” 张猎户突然往前一步,手里还攥着给竹熊准备的竹笋,“我有怒!那天差点烧了山,现在想起来还后怕!” 他的脸颊涨得通红,握着竹笋的手指关节发白,倒真有几分怒相。
李大户也赶紧说道:“我有悔!不该投毒嫁祸,这几日总梦见竹熊幼崽的眼睛……” 他说着抹了把脸,眼眶微微发红。
阿竹举起手里的竹簸箕:“我有爱!明澈哥哥和娘都对我好,竹熊也很可爱!”
村民们纷纷响应,很快就凑齐了六人,只差代表 “欲” 的人。明澈的目光落在老妪身上时,她轻轻点了点头,竹杖往地上一顿:“老身有欲,想看看三百年前的月光,是不是还像当年那样亮。”
七人按照地图上标注的方位站定,明澈站在中央,将竹笛举到唇边。笛孔里的青光顺着指尖漫上来,与他腰间的竹牌产生共鸣,发出清越的嗡鸣。他深吸口气,想起师父临终前吹奏的《涤尘引》,起调时总要先轻叩三下笛身。
第一声笛音响起时,槐树叶突然停止飘落,悬在空中凝成绿色的帘幕。张猎户手里的竹笋突然生根发芽,嫩黄的竹尖刺破笋壳,在他脚边长成株小竹。李大户的药铲开始发烫,铲头映出他给竹熊幼崽包扎伤口的画面,正是他悔悟的模样。
当吹到第三段时,明澈忽然感到一阵心悸,竹笛的震动变得滞涩。他眼角的余光瞥见老妪的身影晃了晃,竹杖从手中滑落,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老人的蓝布头巾掉在地上,露出满头雪白的头发,像落了层厚厚的雪。
“张奶奶!” 阿竹惊呼着想去扶,却被道青光拦住。
老妪摆了摆手,脸上露出笑容:“别停…… 三百年前,我男人就是在这里…… 听着仙长吹笛……” 她的声音越来越轻,身体渐渐变得透明,化作点点青光融入竹笛。
明澈的手指在笛孔上颤抖,却没有停下吹奏。他想起老妪说的 “留个缝才能透气”,想起她编竹篮时特意留下的小圆孔,原来这老人早就知道自己是当年那位前辈的遗孀,一直在等有人能完成未竟的事业。
第七段笛音落下时,整个镇子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后山传来轰隆的巨响,像是有巨石滚落,又像是有千年古竹破土而出。明澈手中的竹笛突然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化作道青虹飞向回音谷的方向。
村民们纷纷涌向谷口,只见原本笼罩在谷口的白雾正在消散,露出里面蜿蜒的石阶。石阶两旁的竹林正在变色,青黄相间的竹节渐渐变成翠绿,竹叶上的露珠滚落,在地上汇成细小的溪流。
“结界…… 破了!” 李大户跪倒在地,朝着谷口的方向磕头,额头磕在青石板上发出砰砰的声响,“三百年了,我们终于能去谷那边看看了!”
张猎户却望着山坳的方向,竹篓里的竹笋还散发着清香:“那竹熊…… 会不会跟着过来?”
明澈望着谷口渐渐清晰的景象,指尖还残留着竹笛的温度。他忽然明白,老妪说的 “把结界的缝撑得再大些”,不是要彻底打破结界,而是要让人与山林生灵重新找到共存的平衡,就像竹篮上的圆孔,既能透气又不会漏走根本。
“山君会自己选择。” 明澈捡起地上的竹杖,杖头的竹纹里还残留着老妪的体温,“就像我们选择与它们共处。”
当夕阳落在回音谷的石阶上时,明澈在谷口发现了那支竹笛,插在块平整的青石缝里。笛孔里飘出淡淡的雾气,在空中凝成老妪的模样,正坐在竹笛旁编竹篮,篮底留着个圆圆的小孔,与她送给明澈的那只一模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