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 老妪的声音像风吹过竹林,“记住,破障易,守衡难。人心的结界,才是最难守的。”
雾气散去时,笛身上多了行新刻的字:“在物不染,处尘不迷。”
明澈将竹笛插进腰间的竹牌旁,转身往镇子走去。张猎户正带着孩子们给竹熊的新家铺干草,李大户在药圃边教村民辨认暖阳草,阿竹举着竹簸箕追着几只蝴蝶跑,竹簸箕里的竹笋片在夕阳里闪着金光。
他摸了摸胸口的竹珠串,第三十八页的《百竹谱》还摊在窗台上,墨迹里的 “竹魂寄音” 四个字已变得模糊,像是完成了使命。指路灯竹的竹心在暮色里亮起,将那句 “竹本无心,因风有声;人若澄心,何处非境” 照得愈发清晰。
夜色漫上来时,镇子的竹窗里渐次亮起灯火,与山坳里竹熊的眼睛交相辉映。明澈知道,真正的涤尘从不是隔绝尘世,而是像这竹笛,能在七情六欲的杂音里,奏出清明的本心。而他的修行,才刚刚踏入最关键的篇章 —— 在人心的竹林里,做一株既能挡风,又懂透光的竹。
三日后,有人看见山坳的竹熊带着幼崽,沿着新辟的小径走进镇子,在李大户的药圃边啃食暖阳草的嫩叶。张猎户的小孙子举着竹编的小熊玩具,跟在幼崽后面蹒跚学步,竹笛声从回音谷的方向飘来,与镇子的炊烟缠绕在一起,在暮色里织成张温暖的网。明澈站在老槐树下,看着这一幕,忽然懂得,所谓 “涤尘”,不是要抹去尘埃,而是要在尘埃里种出竹林。
那串刻着 “尘” 字的竹珠在他掌心轻轻转动,每颗珠子都映着镇子的灯火,像把散落人间的星星。《百竹谱》的最后一页,不知何时多了幅新画,画的是个少年坐在竹窗前,膝头摊着谱册,窗台上的指路灯竹正对着夜空,竹心的光芒化作道细线,与天上的星辰相连。画旁题着行小字,是明澈的笔迹:“心有竹光,何惧尘障。”
此后每逢清明,镇子的老槐树下都会多出七支竹笛,由镇上的孩子们轮流吹奏《涤尘引》。笛声穿过新辟的结界,与山坳里竹熊的低吼相和,在竹海与人间之间,织成道永不消散的音障。而那本《百竹谱》,则被保存在阿竹家的竹柜里,第三十八页的竹笛插图旁,永远留着块空白,像是在等待新的故事被写下。
喜欢明心见道请大家收藏:(m.38xs.com)明心见道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