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野宗一郎带来的那座名为“数据”的深海宝库,为困于病榻的影山飞雄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战术世界的窗,极大地缓解了他无法亲身参与备战的焦灼。
他与星野晴日夜不休地钻研、推演,将对手的战术习惯、球员的细微弱点、乃至比赛中的心理博弈模式,都拆解成冰冷的数据和图像,再转化为乌野这支“残阵”可能制胜的锋利匕首。
这种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的参与感,像一剂强效的镇静剂,让影山狂暴的内心暂时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变得异常专注和沉静。
然而,数据的海洋再深邃,也无法替代身体在赛场上的真实触感。
当每日高强度的脑力风暴暂告段落,复健室的冰冷器械和膝盖上传来的、即使在新方案下依旧存在的钝痛与束缚感,便会再次清晰地提醒影山现实的桎梏。
尤其在进行水下跑步机训练时,水的阻力模拟着奔跑的负荷,却无法带来风掠过耳际的速度感,那种灵魂渴望着驰骋而身体却被无形之力拖拽的割裂感,时常会让他抿紧嘴唇,冰蓝色的眼眸深处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烦躁。
晴敏锐地察觉到了他这种周期性的情绪波动。
她明白,对于影山飞雄这样的运动员而言,思维的活跃无法完全弥补身体被禁锢的痛苦。
她更加细致地记录他的每一项生理数据,调整训练节奏,并尝试用各种方式分散他的注意力,包括讨论更复杂的战术假设,甚至偶尔带来一些关于球队日常的无伤大雅的趣事。
但她也知道,真正能安抚这颗焦躁的王者之心的,唯有实打实的、指向重返赛场的进展。
转机出现在一个周五的下午。
小林康复师在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后,宣布了一个重要的节点:“影山君,你左膝的炎症指标已经持续稳定在安全范围,周围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也有了显着提升。接下来,我们可以尝试进行无负重下的主动屈膝角度突破训练了。”
“主动屈膝?”影山猛地抬起头,眼中瞬间迸发出锐利的光芒。
这意味着他将不再仅仅被动承受角度的改变,而是要依靠自身肌肉的力量去控制膝盖的弯曲!
这是从“被修复”转向“重新掌控”的关键一步!
“是的,但必须非常谨慎。”小林康复师表情严肃,“我们会使用专门的器械辅助,在绝对可控的范围内进行。目标是安全地突破85度心理关卡,重建神经肌肉控制。记住,感受是第一位的,一旦有任何不适,立刻停止。”
新的训练立刻开始。
影山平躺在特制的康复床上,左腿被固定在一个带有角度刻度和缓冲装置的器械上。
他需要完全依靠左腿大腿后侧腘绳肌的力量,缓慢地、有控制地将脚跟向臀部方向滑动,从而带动膝盖弯曲。
第一次尝试,影山深吸一口气,集中意念,开始发力。
然而,受伤的膝盖仿佛有自己的记忆,在角度接近80度时,一种混合着深层恐惧和生理性抗拒的僵硬感骤然袭来,肌肉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角度停滞不前。
那种感觉,不是尖锐的疼痛,而是一种来自身体本能的、警告他“此路危险”的强烈阻塞感。
影山的额头瞬间渗出冷汗,眉头紧锁,牙关咬紧。
他试图用蛮力对抗那种僵硬感,但只会让肌肉更加紧张,颤抖加剧。
“放松,影山君!”小林康复师立刻出声指导,“不要对抗!感受肌肉的收缩,想象它在温柔地拉动你的膝盖,而不是在攻击它。呼吸,保持节奏!”
晴在一旁紧盯着平板电脑上实时显示的肌电信号和角度变化曲线,屏住了呼吸。
影山闭上眼睛,努力调整呼吸,尝试放松对抗的肌肉群。
他不再想着“突破”,而是将意识专注于腘绳肌那一丝微弱的收缩感,想象着传球时手腕后引的那种细腻控制。
一下,两下……汗水顺着鬓角滑落,他的身体因极度专注而紧绷,但那种僵硬的对抗感似乎在缓慢减弱。
角度指针极其艰难地、一毫米一毫米地,越过了80度的刻度,最终定格在81.5度。
“很好!第一次尝试就能突破81度,非常了不起!”小林康复师鼓励道,“感受如何?”
影山大口喘着气,脸色有些发白,缓缓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可以感觉到……力量。”
是一种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属于他自己肌肉的力量感,而不是被外力摆布的感觉。
这感觉,让他冰蓝色的眼眸中燃起了更加炽热的光芒。
接下来的几天,主动屈膝训练成了影山康复的重中之重。
每一次训练都如同在泥泞中跋涉,需要耗费巨大的精神和体力。
角度每增加一度,都需要与深层的恐惧和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进行艰难的抗争。
82度,83度,84度……进程缓慢得令人心焦,但影山却展现出了惊人的耐心和专注。
他不再急躁,而是将每一次尝试都当成一次精细的技术动作来对待,仔细体会发力时不同肌肉的协同,寻找最有效、最安全的发力模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