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说得极是。”吃瓜博主立刻补充,“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提出的高尚大丈夫人格准则。核心便是说,真正的君子,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坚守内心的道德与原则,不被外界因素所动摇。”
陶兄抚掌附和:“没错,‘富贵不能淫’便是如此。即便身处锦衣玉食、地位显赫的环境中,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被财富和权势冲昏头脑,始终坚守本心。”
“‘贫贱不能移’也同样难得。”啸风接口道,“在生活贫困、地位低下的困境中,不卑不亢,不因为处境艰难就放弃自己的志向和信念,更不折损自己的原则,这份坚守最是可贵。”
宇辰点点头,顺着话题往下说:“而‘威武不能屈’,便是面对强权压迫、武力威胁时,始终保持坚定的立场,不卑躬屈膝,不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守住自己的气节。不过话说回来,成公这番回应,无异于当面顶撞天子,不知汉成帝最终是如何处置他的?”
“成帝非但没有降罪,反而心生敬佩。”赵导笑着揭晓答案,“他见成公如此刚正不阿,确实是难得的贤才,便打消了逼迫他屈服的念头。最终,成帝下令让两名学识渊博的郎官留在成公身边,跟随他修习《政事》十二篇,希望能将这份治国智慧传承下去。”
“原来如此!”那女子恍然大悟,感慨道,“面对敢于顶撞自己的贤者,非但不发怒,反而虚心求教,看来这汉成帝也算得上是一位明主了。”
众人听了,纷纷颔首赞同。壁画上的人物仿佛鲜活起来,成公的刚正不阿、成帝的从善如流,连同“大丈夫”的气节准则,一同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另一幅描绘君臣对谈的壁画映入眼帘。
赵导继续为众人讲解:“这幅壁画讲述的是齐宣王向学者匡倩请教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他指着画中君臣相对的场景,缓缓道来,“齐宣王首先问匡倩:‘儒家学者玩博戏吗?’匡倩直言回应:‘不玩。’宣王追问缘由,匡倩答道:‘博戏之中,以枭为尊贵之物,而获胜者必定要杀掉枭。杀掉自己所贵重的东西,儒家学者认为这有害于义,所以不肯玩博戏。’”
“宣王又接着问:‘儒家学者射鸟吗?’匡倩依旧回答:‘不射。射鸟是从下方伤害上方的生灵,这种行为就如同臣子冒犯君主一般,违背了上下尊卑之道。儒家学者认为这有害于义,因此不射鸟。’”
赵导顿了顿,继续说道,“宣王不甘心,又问:‘儒家学者弹瑟吗?’匡倩还是那句答复:‘不弹。瑟这种乐器,小弦反而能发出洪亮的声音,大弦却只能发出微弱的声响,这是大小颠倒了次序、贵贱混淆了位置。儒家学者认为这有害于义,所以也不弹瑟。’听完这一番话,齐宣王连声赞叹:‘讲得好!’”
赵导话音刚落,先前那位身形纤瘦的女子便皱起眉头,带着几分疑惑问道:“这个故事说的道理正确吗?总觉得有些地方似乎奇怪。”
“你有此疑问很正常,这个说法其实是有瑕疵的。”旁边那位气质斯文的男子接口道,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条理清晰地分析,“先说说其中蕴含的儒家价值观:匡倩的回答核心是体现儒家对等级、秩序和义理的重视。在儒家理念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该遵循既定秩序与规范,就像博戏里的枭象征尊贵、弋射的上下对应君臣、瑟弦的大小代表等级,一旦这些秩序被破坏,就被视作损害‘义’。”
“这正是匡倩想传递给齐宣王的启示。”赵导补充道,“他表面上是在说儒家对博戏、射鸟、弹瑟的态度,实则是借这些日常之事隐喻治国之道——君主治理国家,必须维护好社会的等级秩序和道德规范,凡事都要遵循义理行事。齐宣王认可他的观点,也说明他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种治国理念。”
“匡倩这种片面强调等级秩序的观念,显然有失偏颇。”陶兄眉头微蹙,语气笃定地反驳,“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早已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核心思想。这是战国时期孟子针对乱世提出的社会政治主张,核心就是凸显人民的重要性,认为民心向背才是君主能否坐稳天下、成就霸业的关键。”
“这话解释得再明白不过了。”吃瓜博主连连点头,接过话头细细拆解,“‘民为贵’,是说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是支撑天下存续的最核心力量;‘社稷次之’,这里的社稷是国家的象征与根基,地位仅次于人民;而‘君为轻’,则是说君主的个人地位,相较前两者要轻得多。孟子认为,君主唯有赢得百姓的真心拥戴,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天子;这一思想既体现了孟子对人民力量的深刻认知,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鲜明写照。”
“听着两种说法都和儒家有关,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呀?”一旁的梦瑶满脸困惑,忍不住开口发问。
“这就得结合时代背景来看了。”吃瓜博主推了推眼镜,耐心解释,“孟子生活在战火纷飞的战国时期,亲眼见证了各国攻伐、民不聊生的社会动荡。所以他极力主张统治者要以民为本,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体恤民情、安抚民生。这种民本思想对后世的政治理念影响深远,一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我记得儒家不是常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吗?这和民为贵的思想好像有点矛盾?”宇辰皱着眉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个……确实涉及到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核了,一时半会儿不好说透。”赵导面露难色,语气有些支吾。
正是:溯鲜卑,裂云开魏阙,饮马阴山,挥鞭大漠,道武奠基,太武拓疆,六镇兵销燃星火,迁都易服融胡汉,太和改制启新章,却叹河阴血浪涌,权臣频易主,东西裂变终成烬,空余邙山夕照,洛水寒烟,述说那百年霸业,几度沧桑。
喜欢大同刀削面请大家收藏:(m.38xs.com)大同刀削面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