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妍金榜题名的喜悦,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我们这个大家庭和何家都激起了欢欣的波澜。
道贺的电话、消息络绎不绝,家里仿佛又迎来了一次小型的庆典。
但在这片喧嚣之下,一种更加微妙而期待的情绪,在我和子豪,或许也在何志明与林少莲心中,悄然酝酿——
我们知道,孩子们的故事,即将翻开全新的篇章。
那个暑假,因为确定了共同的未来方向,晓阳和瑾妍的联络变得愈发自然和频繁。
晓阳以“学长”的身份,提前为瑾妍介绍校园环境、专业课程设置,甚至细致到推荐必备的参考书和校园里哪些食堂的窗口味道最好。
瑾妍则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认真记下他说的每一句话,那份曾经略带羞涩的崇拜,渐渐沉淀为一种更为坚实的信赖与亲近。
两家人再次在“明咖”聚会,这次的气氛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
少莲握着我的手,眼角的笑纹里都透着欣慰:
“这下好了,两个孩子能在大学里互相照应,我们这心啊,算是放下了一大半。”
何志明和子豪坐在一旁,看着在另一边低声交谈的晓阳和瑾妍,两个男人举起咖啡杯轻轻一碰,一切尽在不言中。
那是一种历经风雨后,看到下一代即将在更平坦广阔的道路上启航的安心与祝福。
送瑾妍去大学报到,我们全家再次出动,阵容堪比他们高一的入学。
巧合的是,晓阳因为参与一个科研项目提前返校,主动提出到车站接我们。
当我们在熙熙攘攘的出站口,看到那个穿着简单白T恤、身姿挺拔、微笑着用力挥手的晓阳时,瑾妍的眼睛瞬间就亮了,脸上飞起的红晕比任何胭脂都动人。
“叔叔阿姨,一路辛苦了。”
晓阳自然地接过我们手中最重的行李,他的举止沉稳得体,已然褪去了大部分青涩,更像是一个可以依靠的成年人。
他带着我们穿行在偌大的校园里,熟稔地介绍着各处,俨然是这里的主人。
他看着瑾妍好奇又兴奋地打量着一切,眼神里那份熟悉的耐心之外,更多了几分清晰的温柔与守护。
安顿好瑾妍的宿舍,晓阳又做东,在学校附近一家口碑很好的餐馆为我们接风。
席间,他细心地点了几道清淡的菜,说是怕我们旅途劳累胃口不佳,又特意为瑾妍点了她喜欢的甜品。
这种不动声色的体贴,让我和子豪看在眼里,暖在心头。
分别时,晓阳对瑾妍说:“以后就是校友了,有什么不习惯的,随时找我。”
然后,他转向我们,语气郑重:“叔叔阿姨,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瑾妍的。”
这句话,像是一个郑重的承诺。
它不是少年人冲动的誓言,而是一个成熟男性基于理性和情感做出的担当。
我们相信他。
回程的路上,瑾妍和晓阳送我们上火车。
虽然因为与我们离别有些伤感,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的笃定和期待。
子豪揽着我的肩膀,轻声说:“看来,我们与何家,这亲家是做定了。”
我笑着点头,心中满是感慨。
命运兜兜转转,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在困顿中被少莲拯救的何志明,他的儿子,会与我们的女儿,在顶尖的学府里,开启一段势均力敌、共同成长的爱情。
这不仅仅是两个孩子的缘分,更是我们两个家庭价值观、教育观的相互认同与融合。
大学生活为晓阳和瑾妍的感情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远离了熟悉的家庭环境,在学术的殿堂里,他们既是恋人,也是彼此最重要的战友和知己。
晓阳在专业领域一路深耕,带领团队参加竞赛,初露锋芒;
瑾妍也在生物科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她的聪慧和努力很快就在同学中脱颖而出。
他们会在图书馆并肩自习到深夜,会在实验室为某个现象激烈讨论,也会在月光下的未名湖边,分享彼此的梦想与困惑。
他们的感情,没有戏剧化的跌宕起伏,却有着细水长流的深厚力量。
是建立在互相欣赏、共同进步基础上的,一种健康而成熟的情感模式。
四年时光倏忽而过。
晓阳以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获得了直博资格,继续在他热爱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深造。
而瑾妍,也不负众望,拿到了顶尖学府的硕士学位,并决定进入一家国内领先的生物科技公司研发部门工作,希望将所学转化为切实造福社会的成果。
在他们硕士毕业的那个夏天,在一个精心布置的、只邀请了两家至亲的小型家庭聚会上,地点就在我们初次察觉他们情愫萌芽的“明咖”后院。
晚风依旧带着花香,灯光温暖而朦胧。
晓阳牵着瑾妍的手,走到我们四位父母面前。
他目光清澈而坚定,如同当年在车站承诺会照顾好瑾妍时一样。
“叔叔,阿姨,爸爸,妈妈,”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我和瑾妍在一起,已经走过了宝贵的七年。我们见证了彼此最重要的成长,也确定了彼此是想要共度一生的人。今天,我想正式地请求你们,允许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守护她,爱她,与她并肩前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