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末的风裹着刺骨的凉意,掠过梧桐巷的灰瓦白墙,将最后一片梧桐叶吹落在苏晚的帆布书包上。她弯腰捡起那片枯叶,指尖触到书包侧袋里的椭圆形白石——石头被体温焐得温热,上面的牵手小人仿佛也在抗拒着冬日的寒冷,紧紧依偎在一起。
“苏晚!快些走!要下雪了!”
巷口传来夏冉的声音,苏晚抬头,就见她裹着粉色的羽绒服,戴着毛茸茸的耳罩,背着鼓囊囊的双肩包朝自己跑来。夏冉的手里攥着一张折得整齐的纸,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小小的雾团,像撒了一把细碎的棉花。
“你怎么穿这么厚?”苏晚笑着帮她拂去肩上的落雪——天空已经飘起了细小的雪粒,落在深色的羽绒服上,像撒了一层白糖。
“我妈说今天要下初雪,非让我多穿点。”夏冉把手里的纸展开,是一张手绘的雪景地图,上面用彩笔标着“老书店暖炉区”“冰糖葫芦摊”“巷尾烤红薯车”,旁边还画着一个冒热气的暖炉,“你看!这是我昨晚画的‘梧桐巷冬日寻宝图’,咱们今天放学后去老书店烤火,顺便吃烤红薯,怎么样?”
苏晚看着地图上可爱的图案,心里顿时暖融融的。她想起去年冬天,三人也曾在雪天里一起堆雪人,夏冉还把围巾摘下来给雪人围上,结果自己冻得流鼻涕。今年有了这张“寻宝图”,冬日的时光似乎又多了几分期待。
“好啊!”苏晚点头,刚要说话,就见林澈背着黑色的双肩包朝她们走来。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羽绒服,手里提着一个保温袋,雪粒落在他的睫毛上,让那双温和的眼睛多了几分柔软。
“你们在看什么?”林澈走近,目光落在夏冉手里的地图上,嘴角忍不住弯起,“这是要去‘寻宝’?”
“对啊对啊!”夏冉立刻把地图递过去,兴奋地说,“咱们今天放学后去老书店烤火,我听说老爷爷今年特意生了暖炉,还准备了炒瓜子!林澈,你保温袋里装的是什么?是不是好吃的?”
林澈笑着打开保温袋,里面是三个装着热牛奶的玻璃杯,还有一袋糖炒栗子:“我早上煮了热牛奶,又在小区门口买了糖炒栗子,一会儿去老书店,咱们可以就着栗子喝牛奶,暖和。”
苏晚接过热牛奶,玻璃杯的温度透过指尖传到心里,让她瞬间驱散了冬日的寒意。她知道林澈总是这样细心,夏天会提前准备驱蚊液,秋天会记得带画笔,冬天又会煮好热牛奶。有他在,不管什么季节,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温暖。
三人并肩朝学校走,雪粒渐渐变大,变成了小小的雪花,落在头发上、肩膀上,轻轻的,像羽毛一样。夏冉还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寻宝图”上的路线,林澈偶尔补充几句,苏晚则捧着热牛奶,小口喝着,心里满是期待。
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自习课,窗外的雪花已经下得很大了,整片天空都变成了白色。苏晚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手里转着笔,脑海里已经开始想象老书店暖炉的样子——应该是一个铸铁的老暖炉,里面烧着木炭,火苗“噼啪”作响,旁边放着一把竹椅,老爷爷坐在椅子上翻着旧书,空气中满是木炭和旧书的香气。
“叮铃铃——”放学铃声响起,夏冉立刻收拾好书包,拉着苏晚和林澈就朝校门口跑。雪已经积了薄薄一层,踩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像一首轻快的乐曲。
按照夏冉的“寻宝图”,三人先来到了巷口的冰糖葫芦摊。摊主是一位老爷爷,戴着厚厚的棉帽,手里拿着一根插满冰糖葫芦的草靶子。“要三串冰糖葫芦!”夏冉踮着脚,指着最上面的一串,“要山楂的,裹满糖霜的!”
老爷爷笑着取下三串冰糖葫芦,递给她们:“刚裹的糖霜,还脆着呢!慢点吃,别硌着牙。”
三人接过冰糖葫芦,咬了一口,甜丝丝的糖霜裹着酸溜溜的山楂,瞬间驱散了冬日的寒冷。夏冉吃得最快,糖霜沾在嘴角,像长了一圈白胡子,逗得苏晚和林澈忍不住笑。
沿着“寻宝图”的路线,三人又来到了巷尾的烤红薯车。烤红薯的香气在冷空气中格外浓郁,摊主掀开烤炉的盖子,里面的红薯个个烤得金黄,冒着热气。“要三个烤红薯,越甜越好!”夏冉搓着手,眼睛盯着烤炉里的红薯。
摊主拿出三个烤红薯,用报纸包好递给她们。苏晚接过烤红薯,滚烫的温度让她忍不住换手,却舍不得放下——烤红薯的香气实在太诱人了。
终于,三人来到了老书店。推开书店的门,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老暖炉就放在收银台旁边,里面的木炭烧得正旺,火苗“噼啪”作响,旁边的竹椅上放着一个装满炒瓜子的竹篮。老爷爷坐在竹椅上,戴着老花镜,正在翻看一本旧书,看到她们进来,立刻放下书,笑着说:“你们来啦!快过来烤烤火,外面雪下得大吧?”
“爷爷好!”三人齐声问好,走到暖炉旁边坐下。夏冉把烤红薯放在暖炉边的架子上保温,苏晚则打开保温袋,把糖炒栗子倒在竹篮里,林澈则给每人倒了一杯热牛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