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发现“石火之气”后,墨尘的精神明显好了许多,眼中时常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他不再仅仅满足于指点王书一练武和“格物”,而是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专注,投入到对那冰下之气的探究之中。
他让王书一找来一些废弃的陶罐碎片、竹管、甚至是一些柔韧的树皮和兽筋。每日,当王书一完成劳作和基础功课之后,墨尘便会将他叫到炕边,用他那双布满特殊茧子的手,一边摆弄着这些简陋的材料,一边向王书一讲解着一些闻所未闻的原理。
“书一,你看,”墨尘拿起一根中空的细竹管,将一端浸入一碗清水中,用嘴在另一端轻轻一吹,水中立刻冒出一串气泡。“气,虽无形无质,却能推动水流,占据其位置。这便是‘气’之力。”
【技能:基础物理现象理解(未入门 10/100)】
【基础物理现象理解经验+2】
他又拿起两块陶片,用兽筋将它们绑在一起,中间留出一条极细的缝隙,然后示意王书一对着缝隙吹气。王书一用力一吹,气流通过狭窄的缝隙,发出尖锐的嘶鸣声。“气流速越快,其力越显,声音亦变。这便是‘流速’与‘压力’之变。”
【基础物理现象理解经验+3】
这些演示简单至极,所用的材料也粗陋不堪,但经墨尘一点拨,却仿佛蕴含着天地间某种根本的法则。王书一瞪大了眼睛,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新奇的知识。他第一次意识到,平日里看不见摸不着的“气”,竟然有如此多的特性和力量。
【状态:思维受到剧烈冲击,对物质世界的理解进入新层次。】
【领悟:从具象认知向抽象原理认知的飞跃。】
“我们那日所见石火之气,亦是如此。”墨尘的神色严肃起来,“此气蕴于地底,受岩层挤压,其性躁烈,遇火则燃。若要引之为用,首要之务,便是‘疏导’与‘控制’。若任由其喷涌,则为灾祸;若能以管道引导,控其流量,则可为福泽。”
他拿起一根较粗的竹管,比划着:“这便是最简易的‘导气管’。然则,如何将散逸于冰水之下之气汇集?如何防止其泄漏?如何确保点燃时不会反冲伤人?此中关节,一环出错,便是灭顶之灾。”
墨尘开始在地上,用炭笔画出示意图。他画出地底岩层的走向,画出气体聚集的“囊腔”,画出引气的管道系统,甚至画出一种构思精巧的、利用水流和浮球来控制气体出口开关的简易阀门装置!
【技能:简易工程制图理解(未入门 1/100)】
【简易工程制图经验+1】
【技能:流体导引原理理解(未入门 1/100)】
【流体导引原理理解经验+1】
这些图案在王书一看来,如同天书般复杂,但又充满了令人心醉神迷的巧妙构思。他仿佛看到,在墨老的脑海中,有一个无比精密的、由管道、阀门、压力控制装置构成的庞大系统,正一点点地从构想变为清晰的蓝图。
【状态:对墨老的智慧感到无比震撼和崇拜。】
“此事绝非一蹴而就。”墨尘放下炭笔,长长吐出一口气,脸色因激动和虚弱而潮红,“需得反复勘测地脉,确认气源稳定;需得试验各种材料,确保管道密闭耐压;需得设计安全阀门,防止意外……眼下,我们人力物力匮乏,此事只能暂且记下,待日后时机成熟,再行尝试。”
虽然墨尘说此事需从长计议,但王书一的内心却早已被点燃。他每日除了练武、读书、干活,又多了一项新的“功课”——那便是反复琢磨墨老所讲的原理,用能找到的简陋材料,尝试制作一些微型的模型。
他用泥巴捏成各种形状的“管道”,用芦苇杆模拟气流,甚至尝试用薄薄的金属片(从废弃的铁锅上敲下来的)制作最简单的阀门。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但他乐此不疲。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墨老所讲的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技能:动手实践(未入门 20/100)】
【动手实践经验+3】
【领悟: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化,创新思维被激发。】
王大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沉默寡言的他,眼神中也时常流露出复杂的神色。他看到了儿子眼中那种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一种对未知世界强烈的探索欲。他虽不完全理解墨尘所讲的那些深奥道理,但他能感受到,这位神秘的老人,正在将一种全新的、可能改变命运的知识,一点点地植入儿子的心中。
某日深夜,王书一在灶膛的微光下,正用炭笔在石板上描画着一个改进后的阀门草图,手指和脸颊都沾满了黑灰也浑然不觉。墨尘靠在炕上,静静地看着他专注的侧影,忽然轻声问道:“书一,你可知,我为何要与你说这些?”
王书一抬起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想了想,认真答道:“因为……因为这‘石火之气’有用,能让村里人冬天暖和点,不用那么辛苦砍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