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微微一笑,并没解释,而是来到案边坐下,让昭姬过来研墨,他准备写一幅书帖,正好用上前阵子琢磨出来的“飞白体”试试。
蔡琰一边研墨,一边好奇的打量着父亲手里的纸张,没看清全文,应该是一首诗赋。
何人所做?竟被父亲如此推崇?
看着父亲闭目养神,手指虚握,正在构思笔法,蔡琰也不打扰,静静在旁等待。
蔡邕开始动笔,字体如翼似飞,每个字都生动灵活,仿佛要从纸面脱颖而出,但蔡琰却被诗句的内容深深吸引。
蔡邕在写,蔡琰在读,一个激动兴奋,一个哀叹哽咽。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蔡琰反复的回味着这句话,越说声音越低,眼角不自觉流出泪水,想起当初自己的点滴经历。
泪水打湿衣衫,回忆如潮,汹涌的拍打着蔡琰脆弱的心境。
“昭姬,你怎么了?”
在书法中享受的蔡邕,反应过来,赶忙轻抚着女儿的后背。
“父亲,我没事,只是这诗,是何人所作?我竟一时间情不自已。”
蔡琰平复心绪,拭去眼角泪水,等待着父亲解惑。
“说来你可能不信,这是并州上党郡都尉穆顺所作,其背后故事也是感人,我与你说说。”
于是蔡邕结合坊间流传的故事版本,再加上自己的文学性加工,给蔡琰讲述了一个凄厉绝美的爱情故事。
什么从小青梅竹马啊,相爱十年啊,小翠卖身葬父,穆顺从军多年拼杀,攒钱为她赎身,最后宁死不从被奸人所害。
穆顺遂暴起杀人,刺史本欲降罪,百姓们自发为他鸣冤,在爱人坟前,一夜白头,刻下这千古情话。
不得不说,古代的文人,想象力确实丰富,以讹传讹的同时喜欢加上自己的见解。
贾诩传出的初始版本远没有这么丰富,与蔡邕讲的精加工版本,根本不是一个故事。
蔡琰又一次梨花带雨,哭成泪人。
“竟不想,世间还有如此情深之人。”
蔡琰望着东北方向,怔怔出神。
“要我说,以他的天姿,走武道浪费了,应该弃武从文,我也好再收一名关门弟子!”
蔡邕则有自己的小九九,思来想去,在刚写下的书帖上又奋笔疾书,填上诗名和着名。
《念故爱感怀》,穆顺。
随后在最下方,盖上自己的印信,出门去找书法知己钟繇,显摆一二。
……
相对于文学界的热闹,穆顺这边则低调的多。
疾风营陆续回到了长子,穆顺把他们秘密集合,大手一挥,全拨给贾诩,给他打下手。
这帮人身手敏捷,能适应各种环境,而且对穆顺绝对服从,贾诩用着还是很舒服的。
思索多日,贾诩叫来穆顺和张杨,说出自己的谋划,张杨啧啧称赞,穆顺则吐槽,贾诩这老阴壁,幸好是自己人。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行动。
张杨首先聚集周围县城的世家豪强,说要议事,同时放出风声,要任命长子县尉,统领2000人,驻守壶关。
要知道,穆顺之前的官职就是长子县尉,后来他被表为郡尉,这个职位便留给了杨丑,可是他死了。
长子作为上党郡郡治,它的县尉很有含金量,俸禄四百石,在县里地位仅次于县令,甚至高于其他小县的县令。
听到这个消息的世家大族可激动坏了,张杨只要开了这个口,就说明可以谈,剩下的就是家族之间相互博弈。
像泫氏县陈氏,铜鞮县李氏,屯留县鲍氏,以及长子冯氏等,听到风声后,都提前准备谈判筹码,派家主和族中才俊,向长子县行进。
贾诩这边,从四百疾风营中,筛选出三百人,这些人是身份干净,没有世家背景,剩余百人则在他身边听从调遣。
然后令薛洪率领两百人,扮作流寇,秘密潜入太行山脉,在黑山脚下,找一处不大不小的山头,立地为王。
同时,穆顺从预备役中补充两百,带领这三百人,大张旗鼓的前往天井关,路过高都县的时候,还和当地最大的世家杨氏发生冲突。
原因也很简单,杨丑就是高都杨家人,其实杨氏已经很小心了,他们得知杨丑死讯后,知道得罪穆顺的后果,平日里行事已经很低调。
得到穆顺南下赶往天井关的消息,更是全族龟缩不出,刻意避开穆顺,尽可能不接触。
奈何,穆顺就是来找茬的,刻意路过杨府,莫名腿上扎了一柄匕首,随后给杨家安了一个,意图刺杀朝廷官员的名头,便派手下疾风营把杨家给围了。
不等当地县令反应,穆顺直接下令清缴,根本不给杨家解释的机会,罪名坐实,直系斩杀,旁系充军,家产充公。
这一行动,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平静的上党世家团体,炸毛了,不知道穆顺此举是刺史授意,还是纯泄私愤。
反正都是贾诩的计划,穆顺可没想那么多,看到堆积如山的金银和粮草,他再一次感叹,乱世还是抢劫来的快啊!
于是逗留高都县,不走了,把军队驻扎在县外,县令好酒好菜的伺候着,每天就是自己一个人瞎溜达。
每每路过世家府邸,他都两眼放光,蠢蠢欲动,于是写信给贾诩,问问还有什么世家可以清除,他有点抄家上瘾了。
贾诩无语,回复让他抓紧按计划行事,抄杨家还可以拿杨丑来解释,平白无故抄别人,可能会引起世家集团的应激反应。
等到回复后,穆顺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走了,高都县令以及当地世家,也是长出一口气,终于把这煞星送走了。
来到天井关,这里还有2000士兵,守将是张杨的亲信,张杨已经提前打好招呼,依旧由他负责守备。
穆顺把赵程和预备役的两百人留下,自己带百人小队,偷偷潜入东边大号山,而天井关守将则负责打掩护,时不时传出穆顺在关隘练兵的消息。
大号山属于太行山脉尾端,在黑山的南边,有几个不大不小的渠帅在这里战山为王,与张燕的黑山军遥相呼应。
长子县那边,上党郡第一届群众代表大会,正式开始。
这个名字自然是穆顺执意要起的,贾诩和张杨听着有点别扭,但也无所谓,一个名头而已,便遂了穆顺的意。
喜欢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请大家收藏:(m.38xs.com)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