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李邦华在行辕内的训话余音未落,甚至许多官员还未及散去,城外便陡然传来急促的警讯——起义军中的重要头领神一魁,竟亲率两万余人马,骤然聚集于西安府城下!
这神一魁确是陕西乱军中有名号的人物,麾下声势号称六七万之众(实则将随军流亡的男女老幼悉数计算在内),真正能提刀厮杀的骨干约莫两万出头。他们闻风而动,探得此次京中来的钦差携有巨额钱粮,便如嗅到血腥的饿狼般直扑过来。陕西连年赤地千里,早已民穷财尽,即便是起义军的日子也极为难熬,能抢掠的目标早已扫荡一空,硬骨头又啃不动。如今得知有“肥羊”送上门,岂能放过?归根结底,已是穷途末路,若再不劫得这批粮饷,他神一魁的队伍自己就要溃散了。
贼兵压境,这无疑是当着陕西文武百官的面,狠狠地扇了李邦华一记响亮的耳光,更是公然挑衅朝廷和皇帝的威严!李邦华勃然大怒,此刻任何怀柔或谈判都已是徒劳,唯有以雷霆手段立威!他当即厉声下令:“周总兵,马指挥!即刻点兵出战,务必给本督旗开得胜,扬我军威!”
“得令!”周文郁与马祥麟早已按捺不住,齐声应诺,旋即抖擞精神,披甲上马,率领精锐开出城外列阵。
城下,神一魁见官军人数似乎远逊于己,心下更是笃定自己来得正是时候。他见对方阵中跃出一员极为年轻的将领(马祥麟),不由轻蔑之心大起,催动战马上前几步,高声喝道:“呔!那官军听着!谅你一黄口小儿,本头领今日心情好,不与你一般见识!速速将所携钱粮尽数献上,爷爷或可饶你不死!”
这番话,充满了轻视与狂妄,直接把心高气傲的马祥麟给气笑了。他自随母亲秦良玉南征北战以来,大小恶仗经历了无数,何曾被人如此小觑过?他转头对周文郁一抱拳,朗声道:“周大哥!且请安坐,为小弟掠阵!看小弟如何将这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生擒过来,献于帐下!”
周文郁深知马祥麟之勇,更知此刻需速胜以立威,当即重重点头,豪迈应道:“好!贤弟放心前去!哥哥亲自为你擂鼓助威!”
说罢,周文郁果真下令取来战鼓,亲自抡起鼓槌。霎时间,雄浑激昂的战鼓声震天动地,为马祥麟的出阵奏响了雷霆般的序曲!
,马祥麟一夹马腹,坐下骏马如离弦之箭般飙出阵中。他手中那杆标志性的白杆长枪一抖,枪尖划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嘶鸣,直指神一魁!
“逆贼休得猖狂!认得石柱马祥麟否?!”
声未落,人已至!神一魁见对方来势如此凶猛,心下微惊,但自恃勇力,亦催马挥刀迎上。他仗着身高力大,手中一柄厚背砍山刀带着呼啸的风声,兜头盖脸地便朝马祥麟劈去,企图以力压人。
然而,马祥麟家传武艺精湛绝伦,更兼久经战阵,岂是等闲?只见他丝毫不惧,白杆长枪如灵蛇出洞,并不硬格,而是巧妙一引一拨,便用巧劲将那势大力沉的一刀卸向一旁,正是“四两拨千斤”的高明手法!两马交错而过,神一魁这志在必得的一刀竟完全劈空,身形不由得微微一晃。
不待神一魁回气,马祥麟已勒转马头,长枪顺势回刺,攻势如潮水般连绵不绝。他的枪法兼具力度与灵巧,时而如暴雨梨花,疾刺要害;时而如巨蟒翻身,横扫千军。神一魁虽也悍勇,刀法大开大阖,但在马祥麟精妙迅疾的枪法面前,竟只有招架之功,全无还手之力,被打得手忙脚乱,汗流浃背。
城头之上,李邦华、孙元化及一众陕西官员皆在观战。见马祥麟如此神勇,官军士气大振,欢呼雷动;而那些原本心存观望的地方官则看得心惊肉跳,暗忖这京里来的钦差手下果然有狠角色。
阵前,周文郁擂鼓的节奏愈发急促激昂,每一次重槌都仿佛敲在官军的心头上,激励着他们的斗志。
马祥麟越战越勇,看准神一魁一个破绽,长枪猛地一记虚晃诱其格挡,随即手腕一沉,枪杆如毒龙出洞般精准地拍在神一魁的手腕上!
“哎哟!”神一魁吃痛,惊呼一声,握刀的手顿时一松,那柄厚背砍山刀“哐当”一声掉落在地!
胜负已分!神一魁魂飞魄散,拔马便想逃回本阵。马祥麟岂容他走脱?催马急进,探身伸手,一把揪住神一魁的勒甲绦,大喝一声:“给我过来!”竟硬生生将其从马上生擒活捉了过来,掷于地上!周围官军一拥而上,顿时将其捆得结结实实。
主将被擒,城外那两万乌合之众顿时大乱,惊惶失措。周文郁看准时机,令旗一挥,亲自率领养精蓄锐已久的关宁铁骑发起冲锋!那关宁铁骑和那出笼猛虎一般,朝着贼军一顿掩杀,那周文郁一身绿袍手提关刀,所到之处皆无一合之敌。
有诗赞曰:
白袍小将擎枪出,赤面魁酋纵马冲。
刀劈华山千钧重,枪点寒星四两功。
鼓震三军胆气豪,阵斩枭酋万骑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