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工作室的灯亮了。咖啡机冒着热气,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程疏言靠在剪辑室的沙发上,耳机挂在脖子上。屏幕上的demo波形图是昨晚最后改的。他揉了揉眉心,拿起手机——一条转发跳出来。
“你的光,我收到了。”
图片是排练时拍的一张照片:他低头调设备,她站在后面看谱子。一束光照下来,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
他笑了,把手机递给小安:“把昨天拍的花絮加进预告,现在就剪。”
小安睁大眼睛:“全部?包括……系扣子那个?还有鼻尖碰到头发那段?”
“全部。”程疏言说,“观众想听音乐,但真正打动他们的,往往是音乐之外的东西。”
周默推门进来,手里拿着报告:“品牌方打电话来说预告太‘亲密’,怕影响‘艺术搭档’的形象,建议删掉有身体接触的画面。”
“然后呢?”程疏言抬头。
“我就给他们看了这个。”周默把平板放在桌上,打开数据,“过去48小时,粉丝留言里78.3%都说‘想看他们自然互动’,‘真实感’这个词搜索量涨了210%。有人写:‘别解释关系了,我们只想看他们一起做音乐的样子。’”
他停了一下:“观众不傻。你们越藏着,他们越想知道——专业背后,有没有心动?”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三分钟后,品牌方发消息:“原版保留,但加一句说明:所有画面都是日常记录,没有剧本。”
小安开心地叫了一声,马上开始工作。
十点整,预告准备发布。
可就在点击“上传”的瞬间,系统跳出红色警告:【内容限流预警,初始推送量只有预计的30%】
“怎么回事?”周默皱眉。
小安快速检查:“平台审核觉得‘系扣子’‘扶梯子’这些动作像是故意制造亲密感,怀疑炒作,正在人工审核。”
“荒唐。”程疏言冷笑,“我们什么时候演过?”
他直接打开微博,打了一行字:
“这次没写文案,只想让大家看看,我们是怎么一起做音乐的。”
配图是他和岑知韫在录音棚背靠背听混音的照片——两人戴着耳机,头轻轻挨着,屏幕上的波形图同步跳动。
发送。
不到一分钟,系统提示出现:
【检测到期待值飙升,共鸣值+92%】
五分钟后,平台解除限制。
预告正式上线。
#新歌《光年之外》预告释出#
视频开始,黑屏三秒,响起一段钢琴声。
接着,画面亮起。
风衣飘了一下,岑知韫低头整理话筒线,领口松了一颗扣子。程疏言走过去,伸手帮她扣上最上面那颗。指尖碰到她的脖子,她猛地抬头,两人对视一眼。
一秒。
又分开。
镜头换到排练室。她踮脚拿高处的乐谱,头发垂下来。程疏言扶住梯子,鼻子不小心碰到了她的发丝。他呼吸一僵,立刻低头看表,像是在看时间,其实是耳朵红了。
控制台前,两人站在一起。手同时放在同一个推子上,慢慢推动——就像之前那张爆火的照片,现在变成了动态画面。
最后一幕,他们在星空下对视。她轻声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他看着她,声音很轻:“《光年启航》。因为有些靠近,要用光年计算。”
黑屏。
字幕出现:
“不是距离太远,而是心动太深。”
10月15日,全网上线。
程疏言坐在剪辑室,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耳麦突然响了,系统警报弹出:
【警告!检测到单一情绪源强度超标——
心动值100%
触发“星轨共鸣”初级征兆】
他愣住了。
心跳好像被什么东西抓住、放大、跟着节奏震动。
屏幕还在回放那一幕:鼻尖擦过发丝的瞬间,她睫毛抖了一下,他屏住了呼吸。
原来是真的。
不是灵感,不是默契,也不是什么“艺术共鸣”。
是他真的,在看到她的时候,心会乱跳。
他盯着画面,很久没说话。
手机震动。
周默发来消息:
“热搜第一,#光年CP锁死#,阅读量破8亿。
播放量两小时破5000万,预约人数103万,创华语乐坛新纪录。
媒体问这是不是恋爱实录?你怎么回应?”
他没回。
又一条消息进来。
小安发来语音,声音压得很低:“哥!你知道吗?共鸣值最高点出现在10:17,就是因为那个系扣子的动作!我记下来了!这哪是工作记录,这就是恋爱啊……”
他闭了闭眼,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这时,一条私信跳出来。
来自岑知韫。
只有一个句号。
但他知道她在。
微博头像闪了一下——她登录了,看了预告,没点赞,也没转发。
但在私信框里,她曾打出一句话,又删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