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三年,暮春的雨来得缠绵,去得也快。一场淅淅沥沥的雨过后,天空被洗刷得澄澈如蓝琉璃,连带着空气里都弥漫着草木与泥土混合的清新气息。
苏婉决定带明薇去城郊的静心寺祈福。
这念头并非一时兴起。连日来,老太太要将明薇送往庄子的话像块石头压在她心头,府里的汤药不见成效,柳姨娘的眼神又总带着若有似无的得意,她实在是愁肠百结,只想去寺里拜拜,求一份心安,也求菩萨保佑女儿能早日开口。
出发前,苏婉特意给明薇换上了一身崭新的浅碧色衣裙,裙摆上用银线绣着细密的云纹,走动时仿佛有流云缠绕。头上梳着两个饱满的发髻,各簪了一朵用珍珠串成的小莲花,映衬得那张本就粉雕玉琢的小脸愈发莹润。
“我们薇儿真好看。” 苏婉蹲下身,仔细抚平女儿裙摆上的褶皱,眼底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到了寺里,要乖乖的,不许乱跑,知道吗?”
明薇看着母亲,眨了眨大眼睛,伸出小手,轻轻拍了拍母亲的手背。她“听”见母亲心里在说:“菩萨保佑,一定要让薇儿好起来……只要薇儿能说话,我做什么都愿意……”
她知道母亲的期盼,也努力想回应,可喉咙里依旧发不出半点声音。
宋妈抱着明薇,跟在苏婉身后,一行人上了停在府门外的马车。马车是中等规制,车厢里铺着厚厚的锦垫,角落里放着一个小炭炉,驱散了雨后的微凉。
马车缓缓驶动,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轱辘轱辘”的声响。
明薇靠在宋妈怀里,掀起车帘的一角,向外张望着。
街道上很热闹,小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谈笑声、车马的铃铛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鲜活的市井画卷。
她的目光扫过街边的摊位,眼前的淡金色文字便此起彼伏地冒了出来:
“这糖人捏得不像样……还没我家小主人画的好看……”(停在糖人摊旁的一只麻雀)
“这布料摸着手感差得很……老板还想卖高价,黑心肝……”(布料摊前的一只老猫,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
“快点走快点走……再晚就赶不上早市了……”(拉车的老黄牛,喘着气心里念叨)
这些来自不同生灵的心声,像一串流动的音符,让明薇原本有些沉闷的心情轻快了些许。
她的目光落在街角一个卖活禽的摊位上,笼子里的鸡鸭鹅挤在一起,发出嘈杂的叫声。而它们心里的话,却满是惶恐:
“别抓我别抓我……我还不想死……”(一只肥硕的母鸡)
“这笼子太挤了……翅膀都快被压断了……”(一只大鹅)
明薇的小眉头微微蹙起,有些不忍地放下了车帘。
宋妈察觉到她的情绪,柔声哄道:“小姐是不是看累了?靠着歇会儿吧,到静心寺还要一阵子呢。”
明薇点了点头,靠在宋妈肩上,闭上眼睛。但她并没有真的睡着,耳边依旧“听”着马车外各种生灵的心声,也“听”着车厢里母亲轻轻的叹息。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的速度慢了下来,车夫在外禀报:“夫人,静心寺到了。”
苏婉应了一声,整理了一下衣襟,率先下了马车。宋妈抱着明薇跟在后面。
静心寺坐落在城郊的半山腰,不算特别宏伟,却古意盎然。寺门是朱红色的,上面的漆有些斑驳,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静心寺”三个大字,笔力遒劲。
进了寺门,迎面是一尊弥勒佛,笑口常开,袒胸露腹。香炉里青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
苏婉带着明薇,先去偏殿换了素服,然后跟着寺里的小沙弥,往主殿走去。
山路是青石板铺成的,蜿蜒向上,两旁种着高大的松柏,枝叶繁茂,遮天蔽日。雨后的山路有些湿滑,宋妈小心地抱着明薇,一步一步地跟着。
明薇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路边的松柏很高,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心里的话带着一种沉静的意味:
“又来人了……每年这个时候,来祈福的人最多……”(一棵老松)
“这孩子身上的气息很干净……就是太安静了……”(一株柏树,枝叶轻轻拂过明薇的头顶)
一只小松鼠从树干上窜过,嘴里叼着一颗松果,心里急急忙忙地“说”:“快点藏起来……不然又要被那只坏狐狸抢走了……”
狐狸?
明薇的目光下意识地跟着小松鼠望去,却没看到什么狐狸的影子。
苏婉双手合十,一边走一边轻声祈祷,脚步虔诚。
到了主殿,苏婉先去上香,跪在蒲团上,对着佛像叩拜,嘴里念念有词,无非是求家人平安,求女儿早日开口。
明薇被宋妈抱着,站在一旁。她看着佛像慈悲的面容,又看了看母亲虔诚的背影,眼前忽然浮现出几行字,不是来自任何动物,而是来自那尊佛像前燃烧的烛火:
“诚心则灵……心不诚,拜再多也无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