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新学期开学还有三天,诗社的微信群里就热闹了起来。宋子充发起了一条群公告:“为了让大家收心迎接新学期,同时分享寒假趣事,我提议本周五晚上八点举行线上聚会,大家准备一个自己寒假里最有趣的小故事或趣闻,通过视频会议分享。期待听到大家的精彩经历!” 公告发出后,成员们纷纷响应,尤龙还在群里调侃:“终于能听到子都的‘精神旅行’后续了,我已经搬好小板凳准备听故事啦!”
周五晚上七点五十,宋子充提前在腾讯会议上发起了会议,还特意设置了 “诗社全家福” 的虚拟背景 —— 背景里是六个人的卡通形象,手里分别拿着《诗经》、相机、画笔、汉服草图等,对应着每个人的兴趣特长。八点刚到,成员们就陆续进入会议,屏幕上很快出现了六张熟悉的面孔:苏松穿着干净的白衬衫,面前摆着他的《高三?人物志》;白墨扎着马尾,身后的书架上摆满了《诗经》相关的书籍;尤龙刚下班,还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里满是期待;贺花手里拿着自己制作的汉服样品,时不时低头整理;宋子都则兴奋地挥舞着自己的 “精神旅行” 笔记本,脸上挂着笑容;宋子充穿着简约的校服,手里拿着记录用的笔记本,准备做聚会总结。
“欢迎大家参加开学前的线上聚会!” 宋子充率先开口,“今天我们不谈学习,不谈工作,只分享寒假里最有趣的趣事。按照之前约定的顺序,从苏松开始吧,大家掌声欢迎!” 屏幕上立刻出现了一片虚拟的 “掌声” 表情,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苏松笑着清了清嗓子,开始分享自己的趣事:“我寒假最有趣的经历,发生在老家的文化广场。那天村里举办‘民俗诗词大会’,我本来只是去看热闹,结果被村长拉上台当评委。轮到一位老爷爷参赛时,他没背现成的诗词,而是现场编了一首打油诗,内容是‘青石板路铺门前,桃树开花笑开颜,文化广场真热闹,日子越过越香甜’。我当时特别惊讶,没想到老爷爷这么有才华。后来我忍不住也现场写了一首小诗,就是之前分享给大家的《春日里的家》,没想到还被村长打印出来贴在了文化广场的公告栏上,现在村里人见了我都叫‘小诗人’,别提多不好意思了!”
苏松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展示公告栏的照片,照片上《春日里的家》被工工整整地打印出来,旁边还画着小小的桃树图案。“最有趣的是,有位老奶奶还特意找到我,让我帮她写一首诗送给她的孙子,祝他高考顺利。我花了一下午时间,结合《诗经》里的‘永锡尔类’写了一首小诗,老奶奶特别开心,还送了我一篮子自己种的鸡蛋。”
“苏松你也太厉害了吧!” 贺花忍不住感叹,“没想到你的乡土小诗还能帮到别人,太有意义了!” 白墨也笑着说:“我觉得你可以把这些经历写进《高三?人物志》,肯定特别精彩。” 苏松点点头:“我已经记在笔记本里了,以后还想多收集一些老家的民俗故事,让我的诗更有生活气息。”
接下来是白墨分享,她温柔地说:“我寒假最有趣的事,是和我爸达成了‘诗经之约’。之前我爸对《诗经》一点都不感兴趣,觉得‘都是老古董’。有一次我在整理《诗经》批注时,他路过看到我画的芦苇图谱,突然问‘这是不是《蒹葭》里的芦苇?’我特别惊讶,原来他年轻时读过《蒹葭》,只是记不太清了。从那以后,我们就约定每天晚上花半小时一起读《诗经》,他负责朗读,我负责讲解文化背景。”
白墨顿了顿,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有一天我们读到《凯风》,里面讲的是子女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我爸突然说‘你奶奶当年也不容易,拉扯我和你姑姑长大’,还跟我讲了很多他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我爸不仅能熟练背诵《蒹葭》《关雎》,还能说出其中的文化背景,有时候甚至会主动跟我讨论诗句的含义。这个寒假,我不仅加深了对《诗经》的理解,还和我爸的关系更亲近了,这是我最意外的收获。”
“太温暖了!” 尤龙感慨道,“我也要试试跟我爸妈一起读《诗经》,说不定能有新的发现。” 宋子都也说:“白墨你可以把你和你爸读《诗经》的过程拍成小视频,分享到网上,肯定能让更多人喜欢上《诗经》。”
尤龙调整了一下坐姿,开始分享自己的工作趣事:“我寒假在文化公司工作时,遇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小插曲。有一次我们策划‘《诗经》成语闯关’活动,需要设计一个互动游戏。我当时因为记混了‘投桃报李’的出处,把《大雅?抑》写成了《卫风?木瓜》,被负责人批评了一顿。后来我按照大家教我的方法,整理了‘成语错题本’,每天花半小时复习。有一天,一位来公司参观的小学生问我‘哥哥,“如切如磋” 是什么意思呀?’我不仅准确地解释了含义,还给他讲了《卫风?淇奥》的故事,小朋友特别开心,说以后也要学《诗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