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屋内的空气,因高度集中的精神活动而仿佛凝固。
时间在键盘敲击声、书页翻动声和偶尔的低语讨论中悄然流逝。
安全屋中破译出的“四灵信物”概念像一盏明灯,指明了方向,但前路依旧被浓雾笼罩。
具体地点、信物形态、获取方式,这些关键细节依然模糊,如同镜花水月。
打破这层迷雾的,是林星遥那持续运转的计算机。
在经历了数十小时不间断的数据拟合、模式识别和算法推演后,机器发出一声清脆的提示音,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有结果了!”林星遥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她快速操作着,将最终的分析结果投射到主屏幕上。
屏幕上,一幅令人惊叹的叠加地图缓缓旋转。
它以传统中华地图的轮廓为基底,其上覆盖着由三块玉板数字化后的古老山川水脉,这些地理信息被渲染成半透明的青、赤、白三色光晕。
紧接着,青铜镜中解析出的零碎路径像金色的丝线般被编织进去,墨给予的建木碎片信息则提供了关键的能量节点坐标,化作闪烁的蓝色光点。
最后,林星遥之前记录的秘境环境数据(能量浓度、磁场异常、生物分布)作为背景参数,进一步修正和丰富了这幅立体地图。
科技与传统,现代算法与上古智慧,在这一刻完成了奇妙的融合。
“看这里!”林星遥放大地图的东部区域,青色光晕最为浓郁,“根据能量流汇聚点和符号频率分析,‘青龙之鳞’最可能存在的区域,被锁定在这里——”她的光标圈定了东南沿海一片特定的区域,那里水网密布,覆盖着古老的湿地和星罗棋布的岛屿,范围比之前玉板的模糊指向缩小了十倍不止!
“朱雀之羽,”光标跳至西南,“在这片火山活跃带与一个接受日照时长超乎寻常的红色盆地的交界区域,能量读数与‘离火’特性高度吻合。”
“白虎之牙,”光标移向西北,“位于这片广袤高原的某条特殊矿脉延伸带上,地质扫描显示该区域金属元素异常活跃,且带有…肃杀的能量残留。”
最令人称奇的是对“玄武之甲”的推算。
尽管对应的玉板缺失,但程序根据三块玉板构成的能量结构对称性,以及四灵体系的相生原理(金生水),自动推演出了北方最可能的区域——一片位于东北方向的浩瀚深水湖区,或是更北方的极寒之地,地图上那片区域被标记为深蓝色的、待确认的阴影。
“太棒了!”
孙砚忍不住赞叹,他立刻拿起青铜镜,尝试将屏幕上锁定的青龙区域坐标信息在脑海中观想,并引导镜光。
果然,镜面原本略显散乱的光辉开始收束,微微偏向东南方向,传来一阵清晰而持续的牵引感。
“镜子…它真的变成了罗盘!可以为我们指引更精确的方向!”
目标前所未有地清晰起来。
结合玉板的铭文提示和数字化地图的环境特征,团队开始热烈地推测信物可能的具体形态和获取时可能面临的挑战。
“青龙主生发,藏于水木交汇之地,‘乙木之精’可能并非真正的鳞片,而是某种凝聚了极致生命力的结晶,或许有强大的木属性生灵守护…”
苏清漪依据传承知识分析道。
“朱雀浴火而生,‘离火之种’听起来就像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存在于极阳之地,获取它可能需要对抗高温,甚至…某种火焰形态的守护者?”
林星遥结合数据推测。
“白虎司杀伐,‘庚金之魄’定然锋锐无匹,可能深埋于矿脉核心,环境必然险峻,或许还有秉承金气的异兽盘踞…”
陆深从战术角度评估着风险。
“玄武镇北方,守幽暗之水,‘癸水之源’或许是一滴万水之精,藏于至阴至寒之处,寻找它可能需要深入水底极境…”
孙砚顺着思路往下推演。
方向明确了,挑战也具象化了。
接下来便是制定行动计划的环节,分歧也随之而来。
陆深眉头紧锁,提出了最有效率的方案:“时间紧迫,我建议分头行动。我们四人,分成两组,同时前往两个地点,能最大程度节省时间。”
“不行!”苏清漪立刻反对,她握紧了守脉人玉符,“玉符与信物收取必然密切相关。按照传承记载,集齐信物很可能需要守脉人主导的特定仪式,我必须亲临每一个地点。分兵不仅让我疲于奔命,更可能导致因力量不足而失败。而且,”她看了一眼众人,“寻山会和墨都在暗处,分头行动风险太大。”
林星遥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交通工具,采取高速机动的‘蛙跳’战术。集中全部力量,快速解决一个目标,获取信物后,立刻利用飞机或高铁转向下一个目标。这样既能保证力量集中,也能提高效率。”
孙砚则忧心忡忡地看着屏幕上那代表着不稳定能量的闪烁光点:“墨警告过‘天枢将坠’。我们选择的顺序会不会也有影响?如果顺序错误,会不会引发能量冲突,反而加速崩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