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院试者,非独考校文章,实乃甄别士品、为国家遴选栋梁之关键。望大人于案牍劳形之际,多加留意,务使考核公允,既不容明珠蒙尘,亦勿令虚浮之辈侥幸进阶。如此,则江南士林风气可正,真才实学之士得彰,皆赖大人明察秋毫之功也。” 此言看似强调公平,实则是暗示学政可在“甄别士品”、“勿令虚浮之辈侥幸”上多做文章,赋予其“灵活操作”的空间。
“弟身在京畿,于江南文教之事,本不当置喙。然念及为国选材,事关重大,故不揣冒昧,略陈管见,伏惟亮察。” 将自己撇清,显得只是出于公心。
“专此布达,敬颂钧安。”
“愚弟柳元培顿首”
书毕,他仔细吹干墨迹,将其装入信封,唤来那名心腹老仆,吩咐道:“将此信以吏部寻常公文渠道,发往江宁府提督学政衙门,交于王鸿渐大人亲启。不必加急,寻常递送即可。” 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发出一封普通的公务信件。
老仆躬身领命,悄然退下。
柳元培重新拿起妹妹的来信,就着炭火,将其一角点燃,看着那写满担忧与算计的字迹逐渐蜷曲、焦黑、化为灰烬。跳跃的火光映在他平静无波的脸上,眼神幽深难测。
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江宁府。年关将至,书院散学在即,萧景珩正忙于整理一学期的经义笔记,同时规划着商行年末的账目核查及来年花露水新品试制之事。他虽隐约感觉书院内部氛围因他近期表现似有微妙变化,少数同窗态度略见缓和,但他深知自身经史根基仍需苦功夯实,丝毫不敢懈怠。对于那场即将决定明年能否参加乡试资格的院试,他更是全力以赴准备,时常向秦老夫子请教至深夜。
他全然不知,一封来自京城、盖着吏部邮戳、看似平常的私信,已混入诸多公文之中,正沿着驿道,一路向南,朝着江宁府提督学政衙门而去。那信中轻描淡写的几句“管见”,如同冬日里无声聚集的乌云,即将为他看似逐渐明朗的前路,带来一场难以预料的凛冽霜寒。
喜欢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请大家收藏:(m.38xs.com)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