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来王大虎,甩出那张“运输时间表”:“他们每天五点半出村,六点过鹰嘴崖,八点进县城。你找几个嘴碎的,去商超附近转悠,就说李慕白的菜看着水灵,其实是用药水泡的,保质不保鲜。”
“这……能成?”王大虎挠头。
“城里人最怕‘药’字。”李富贵冷笑,“老太太一听‘药水’,连菜汤都不敢喝。咱们不碰菜,只碰心。”
次日清晨,村口茶摊。
李美丽端着碗豆浆,声音不大不小:“听说了吗?李慕白那菜,运得快,是因为泡了‘保鲜药’,根都白了,吃多了要变白毛女。”
旁边一个大嫂立马呛了一口:“真的?我婆婆昨儿还说,那菜吃着有股怪味儿……”
话音未落,苏婉清提着陶罐走过来,往桌上一放:“怪味儿?那是山露味儿。要不您今儿跟我进山,亲自看他们怎么采、怎么运、怎么包油纸?顺便尝尝我新炖的野菌汤,保证比‘药水味儿’香。”
那大嫂讪讪一笑,低头喝豆浆。
李美丽脸色一僵,端碗就走。
当天下午,王经理又在仓门口等着,脸色却不太好看:“小李,最近有风声啊,说你这菜‘看着好,实则有猫腻’。”
李慕白心里一沉,面上却笑:“猫腻?要不您带人去地里查,从土到菜,从人到车,随您翻。要是真有‘药水’,我当场喝一瓶给您看。”
王经理摆手:“我信你。可群众不信,谣言比菜还传得快。”
“那我加条规矩。”李慕白一拍脑门,“以后每批菜,附一张‘采摘证明’,写明哪块地、哪个人、几点摘的。再让苏婉清写个‘厨房实录’,教大家怎么吃、怎么存、怎么辨好坏。咱们不光卖菜,还卖个明白。”
王经理盯着他看了三秒,忽然笑出声:“你这哪是种菜,你是办报纸啊。”
“不办报纸,办信用。”李慕白咧嘴,“菜可以便宜,名声不能打折。”
几天后,商超货架上,“窑火鲜”专区多了个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此菜无药,靠山养;此心不虚,靠人扛。”底下还贴了张纸,是苏婉清写的《三招辨鲜菜》:一掐茎,二闻根,三看叶脉清不清。
顾客围在那儿,边看边笑:“这菜贩子,还搞起科普来了。”
李富贵在望远镜里看到这一幕,气得一脚踹翻了凳子:“搞科普?他以为自己是教授?”
李美丽缩在门后小声说:“哥,他们……还送菜谱。”
“送菜谱?”李富贵瞪眼,“我送他们个‘牢饭食谱’!”
他猛地转身,从柜子里翻出一张新纸,铺在桌上,手指狠狠戳向“背阴坡”中段一处急弯:“王大虎!明天带人去那儿‘修路’——挖个坑,不深,刚好卡住牛车前轮。”
“可……可这算破坏……”
“谁说挖坑?咱们是‘义务修路’!”李富贵狞笑,“村里路不平,咱们出力,天经地义。要是李慕白的车卡住了,那叫‘意外’,怪得了谁?”
王大虎咽了口唾沫,低头应下。
当晚,李慕白在合作社院里清点竹篓,忽然抬头问王铁柱:“明天运菜,走哪条道?”
“老路啊,咋了?”
“没啥。”李慕白摸了摸“Ⅲ”号篓的油纸,“就是觉得,最近太顺了,顺得像有人等着咱们踩坑。”
王铁柱一愣:“要不……我先去探探路?”
“不用。”李慕白摇头,“坑挖得再巧,也巧不过人心。咱们明儿——”
他话没说完,院外传来脚步声。
苏婉清抱着个本子走来,眉头微皱:“我刚听说,李富贵他们明天要‘义务修路’,地点就在鹰嘴崖下坡那段。”
李慕白笑了,笑得像看见了免费的馅饼。
“修路?”他把炭笔往桌上一丢,“那咱们明天——早点出村。”
喜欢重生1998之乡村风云请大家收藏:(m.38xs.com)重生1998之乡村风云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