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拂过,炊烟再起。远方,千家万户的锅底,正刻下同一个字。
而她不知,千里之外,一道朱批已落于御案之上。
一道诏书,正星夜兼程而来。三日后,晨雾未散,官道上马蹄声急。
一队兵部仪卫疾驰而至,黄绸诏书高举于前,金穗随风轻摆。
特使下马,整冠理袍,立于万民之前。
他展开圣旨,声音洪亮如钟,在空旷的祭场回荡: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江南大疫得控,饿殍不起,逆流不生;军粮革新,三日可炊,千里运粮无腐;更兼万灶归心,百姓同味,民心如铁,社稷之基也。此皆苏氏晏清之功。着授‘食政大夫’,总领江南民膳、军炊、验毒三司,秩比尚书,赐紫金鱼袋,许开府建衙,专司食政,便宜行事。钦此!”
话音落下,四野寂静,继而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苏使君万灶同味,天下归心!”
“食政大夫!我江南有主矣!”
陈老爹颤巍巍领头跪下,身后万民伏地,叩首如潮。
白发在风中飘动,泪光映着初升的朝阳。
他嘴唇哆嗦,却一字一句地高呼,仿佛要把这名字刻进天地之间。
而那位被加官晋爵的女子,却未着官服,未佩金玉。
苏晏清立于新建的“万灶堂”前,一袭粗布灶衣,袖口微卷,发髻简素,唯有腰间那柄铜勺静静悬挂,泛着岁月的温润光泽。
她没有接旨时的激动,也没有升迁后的得意,只是静静望着那座由百姓一砖一瓦堆砌而成的巨灶——它不似官衙威严,却比庙堂更近人心。
“点火。”她轻声道。
老香婆拄着拐杖上前,手中捧着一束陈年香引,是她从祖传陶罐中取出的最后一撮“归宗香”。
火折子一晃,幽香燃起,袅袅青烟直上苍穹,如同无数亡魂终得安息的叹息。
“开锅!”苏晏清再令。
阿满深吸一口气,掀开第一口巨锅的木盖。
锅底尚温,新米已淘净下锅,清水翻滚,米香渐溢。
那不是为了献礼,也不是为了仪式,而是为了让所有人知道——这一口饭,从此不断。
小旗手站在高台,双手紧握铜锣,用力一敲。
“当——!”
一声清月,划破晨空,仿佛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远处村落,有炊烟应声而起;近处百姓,纷纷取出家中铁锅,抚摸着锅底那个“清”字,如同抚摸一段新生的誓约。
苏晏清缓步上前,将祖父传下的铜勺,轻轻嵌入巨灶中央的石槽。
铜勺与石榫相合,发出一声沉闷的“咔”,仿佛命运落定。
她转身,提笔蘸墨,在灶壁之上挥毫写下:
“此火不为帝王烧,不为权贵煮,只为天下人,一口安稳饭。”
字迹苍劲,力透石缝。
人群再度肃静,有人掩面而泣,有人默默跪拜。
夜深,万灶堂灯火未熄。
苏晏清独坐案前,取出那本随行多年的《炊政手札》。
羊皮封面已磨得发亮,页角卷曲,记录着她从国子监到江南道的每一步算计、每一味调配、每一次生死抉择。
她翻至扉页空白处,提笔缓缓添上一句:
“食政之成,不在封赏,在万家灶火为我留一盏灯。”
笔落,窗外忽有微风拂帘。
她抬眸望去——
江南夜色如墨,而千家万户的窗棂间,灯火点点,连成星河。
每一盏灯下,都有一口锅在煨着米粥,一缕“归宗味”悠悠飘出,缠绕在风里,汇入这无边的夜。
她忽然觉得,那不是光,也不是味。
那是心,正在一户一户,重新点燃。
而在最远的村口,一缕未熄的灶火旁,几个老者默默围坐,手中捏着半截炭条,低头在粗纸上写着什么。
陈老爹吹了吹纸上的灰,喃喃道:
“该立个约了……”
喜欢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请大家收藏:(m.38xs.com)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