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瞬,他终于明白。
父亲不是背叛了医道,是被人骗进了深渊。
那所谓的“更快见效”,根本就是一条通往焚身之路。
而在城南小巷,苏晏清独坐灶前,手中捏着一颗尚未蒸熟的糙米。
她轻轻一搓,米粒松软微润,带着人间最朴素的温度。
窗外,风起云涌,仿佛有雷霆在紫宸宫上方酝酿。
晨雾未散,宫墙之内已悄然流转着异样的气息。
阿梦语捧着一只青瓷小碗,缓步穿过幽深回廊。
碗中是寻常糙米饭,无油无盐,粒粒泛白,名为“默饭”——不加一味,不点一香,只为唤醒沉沦神识中最原始的记忆。
她脚步极轻,却每一步都似踏在刀尖。
梁烬的耳目遍布寝殿四角,她若被发现私传膳外之食,便是死罪。
可昨夜苏晏清那句“他吃的是饭,我烧的是命”,如烙印刻进她心底。
她终于明白,有些饭,不是为了果腹,而是为了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间帝王。
寝殿内烛火昏黄,皇帝蜷卧于榻,面色灰败如纸,唇舌龟裂,层层剥落的舌鳞如焦炭碎屑般簌簌掉落枕上。
听见脚步声,他缓缓睁眼,目光浑浊,却仍残存一丝清明。
“谁……”
“奴婢阿梦语,奉值夜膳。”她低头跪下,双手捧碗高举过顶,“此饭无药无蛊,只经祖灶三蒸三晾,望陛下……尝一尝。”
皇帝没有动。
近三年来,每一口进食皆如吞刀,药膳苦涩蚀骨,御膳寡淡无味,他早已分不清饥饱,亦不知何为“味道”。
可今日,当那碗饭近身,一股极细微、极温柔的米香竟破开重重浊气,钻入鼻端。
那是……晒过阳光的稻谷香,带着柴火余温,混着粗陶锅底轻微焦糊的气息。
他颤抖着伸出手,取过玉箸,拨动饭粒。
松软,微润,一如幼年时母后亲手所蒸。
那一年大旱,百姓易子而食,母后将家中最后半升米藏于枕芯,每夜偷偷取出一把,熬成薄粥,哄他入睡。
她说:“儿啊,只要还能闻见米香,就还没到绝路。”
一口饭送入口中,尚未咀嚼,热泪已滚落颊边。
然后,他尝到了——那一丝久违的回甘,如春泉初涌,自舌尖蔓延至心窍。
刹那间,记忆如潮水倒灌:母亲的手,炉火的光,还有那一声声轻柔的“慢些吃,粥还热着”。
“娘……”他哽咽出声,捧碗双臂剧烈颤抖。
可就在这一瞬,体内似有烈火骤燃。
心脉剧震,舌根猛然撕裂,大片黑血自唇角喷涌而出,滴落在案上,蜿蜒如蛇。
他却不顾疼痛,猛地抓起玉箸,在紫檀案几上疯狂刻划——
“苦心翁——救我——非为权,为天下。”
字字深陷,力竭方止。
阿梦语跪伏在侧,指尖冰凉,几乎无法呼吸。
她强压惊惧,闭眼默记下每一个笔画、每一处顿挫。
她知道,这不是梦境,也不是呓语,这是帝王以血为墨、以痛为纸写下的最后一道诏意。
当夜,清粥小铺灯火未熄。
苏晏清静坐灶前,听阿梦语一字一句复述殿中情景。
她面容沉静,唯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悲悯与决绝。
待说到“非为权,为天下”时,她轻轻闭目,指尖抚过祖灶边缘那道深深刻痕——那是祖父临刑前一夜,用指甲划下的“守”字。
她起身,走向灶膛,掬起一捧灰烬。
灰黑细腻,是百年灶火煅烧后的魂魄,蕴藏着无数厨者的心愿与执念。
她又取出一小包暗红锈屑——断匙鼎残片研磨而成,浸染过苏家三代人的血誓。
两者相合,置于一只陶瓮之中,封口以桑皮纸,再以朱砂绘契心符纹。
“苦心翁一生信药,不信人。”她低声说,声音轻得像风拂过灰烬,“那我就让他‘尝’不到药,却‘听见’真相。”
她取出皇帝血书残片、阿梦语录下的梦语手稿、以及从宫人手中秘密取得的脱落舌鳞,一一投入瓮中。
闭目凝神,运起《黑镬门·契心录》中最禁忌的一式——“契心自生”。
心火为引,血脉为线,将人的意志、痛苦、记忆,尽数封入灰瓮,化作一道无声的呼唤。
“三日后,”她睁开眼,眸光如刃,望向立于门外的萧决,“将此‘烬语瓮’置于苦心翁煎药炉之下。让他在每一勺搅动中,听见儿子在哭,听见帝王在呼救,听见他自己……正在焚心煮骨。”
萧决沉默良久,终是一颔首,接过陶瓮,身影没入夜色。
而此时,宫城最偏僻的药庐内,苦心翁独坐炉前。
炉火映面,忽明忽暗。
他正欲添柴,却见火焰之中,竟浮现出一道瘦小身影——锁链缠身,满脸泪痕,正是他多年未见的儿子。
耳边,响起稚嫩的声音,怯怯地唤:“爹,粥凉了……”
他浑身剧震,手中药勺“当啷”落地,砸在青砖上,发出清脆一响。
屋外,风穿檐角,卷起一片枯叶。
苏晏清坐在轮椅上,指尖轻颤,覆在膝上的素帕已被冷汗浸透。
她望着窗外渐浓的夜色,心脉跳动微弱如风中残烛。
三日已至。
她低声道:“该收网了。”
陈改契悄然立于门边,手中捧着一方布帛,其上密密麻麻,皆是七十二村百姓按下的血指印。
喜欢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请大家收藏:(m.38xs.com)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