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轿车晃悠了快俩钟头,可算进了北京城。陆知行靠着那梆硬的座椅背,看着窗外。
灰扑扑的城墙像趴着的巨兽,城里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房房顶,灰瓦连成片。街上自行车就跟潮水似的,“叮铃铃”的铃铛声此起彼伏。走路的人,十个里头有八个穿着蓝、灰、绿,胳膊肘、膝盖那儿打着补丁的不少见。墙上的标语字迹斑驳,“艰苦奋斗”那几个字倒还看得清。空气里一股子煤烟混着尘土的味道,还夹着点腌白菜帮子的酸气儿。
“这就是首都啊?”坐在旁边的王铁柱抻着脖子看,憨厚的脸上有点藏不住的失望,“瞧着…还没俺们省城热闹。”
前排一个姓孙的老华侨回过头,扶了扶眼镜:“能安安稳稳回来,就知足吧。听说现在城里年轻人,一批批地都要‘上山下乡’,去建设农村哩。咱们能直接进研究所,是组织上的信任和照顾。”
陆知行没吭声,只是静静看着。这就是他的国,他的家。穷,是真穷;可那股子憋着劲儿要往前奔的生命力,也是真真切切的。
车子总算停在了前门附近一家老饭店门口。门脸儿看着还有点旧时的气派,可走近了,墙皮掉得一块一块的,门窗的漆也爆了皮。
小李干事帮着把行李拿下来:“陈部长,陆博士,一路辛苦,先在这儿歇一晚。明天我再送陆博士去第六研究所报到。”
“有劳了。”陈怀瑾点点头。
陆知行的房间在二楼,是个单间。木头地板一脚踩上去“嘎吱”响,屋里就一张板床、一个掉漆的衣柜、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小李特意指了指走廊尽头:“卫生间和水房在那儿,公用的。热水每天早晚供应俩钟头,错过了就得用凉水对付了。”
放下行李,陆知行推开那扇沉甸甸的木窗。外面是北京城特有的、由灰色屋顶和光秃树杈划拉出来的天际线,远处,前门楼子在暮色里像个沉默的巨人。清冷的空气带着煤烟和晚饭点的烟火气涌进来。
天,说黑就黑了。外头没有霓虹灯,没有吵人的汽车声,静得让人心慌。只有几盏路灯,昏黄昏黄的,勉强勾出点儿街道和房子的轮廓。
陆知行躺在硬邦邦的板床上,能听见隔壁隐约的说话声,还有不知哪家收音机里放着的革命歌曲,吱吱啦啦的。这声音,这味儿,这感觉,都在明明白白告诉他:这真是1962年了。
他爬起来,又打开箱子,拿出那个笔记本。就着屋里那盏光线昏黄、瞅着就没多少瓦的白炽灯,他翻到“科技树蓝图”那页,拿起笔,想着这一路看见的、听见的,又添了几行小字,都是更实在、更符合眼下这光景的初步想法。
他知道,从明儿起,他才算真正扎进这个时代里头去。得面对具体的人,具体的活儿,具体的难处。蓝图画得再花哨,也得一砖一瓦地从地上垒起来。
他收好本子,吹了灯,重新躺下。
黑咕隆咚里,他睁着眼,一点睡意都没有。窗外,不知打哪儿,隐隐约约飘过来好多人一块唱歌的声儿,是那首耳朵都快听出茧子、可每次听心里头还忍不住一热的《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那歌声远远的,可有股劲儿,在这静悄悄的夜里头,来回晃荡,像是能洗刷心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忐忑。
陆知行静静地听着,直到那歌声慢慢散在夜色里头,听不见了。他翻了个身,脸冲着墙,黑地里,嘴角悄悄扯出个踏实的笑纹。
“这儿,就是起点了。”
喜欢重生之科技王冠请大家收藏:(m.38xs.com)重生之科技王冠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