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面色瞬间沉了下来,目光锐利如刀:“哦?陆卿也听说了?那你可知,她做了何事?”
陆明轩深吸一口气,坦然迎向皇帝的目光:“臣,略知一二。沈令史……怀有龙裔,且向陛下陈情,不愿入后宫,欲携皇子离宫抚养。”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是更深的愠怒:“你果然知道!陆明轩,你可知她此举是何等狂悖?!皇室血脉,岂容她如此儿戏!朕未治她大不敬之罪,已是开恩!”
“陛下息怒!”陆明轩并未退缩,声音反而更加沉静有力,“臣初闻此事,亦觉惊世骇俗。然,臣与沈清漪共事多年,深知其为人。她绝非狂悖无知之辈,此举看似忤逆,实则……或是一片苦心,更是为陛下、为大明,谋一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暗棋!”
“暗棋?”皇帝冷哼一声,“你倒是说说,如何暗棋?”
陆明轩直起身,目光澄澈,开始了他深思熟虑后的陈词:
“陛下,首要之利,在于‘安全’。”他开门见山,“后宫之地,风波险恶,陛下比臣更知。皇子若降生其中,即便有陛下护佑,亦难免成为众矢之的。万氏虽颓,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宁王余孽未必甘心,更有其他势力虎视眈眈。皇子年幼,如何经得起明枪暗箭?沈清漪携子离宫,隐于市井,则如潜龙入渊,可最大程度避开这些恶意,安然成长。此乃保全龙裔之上策。”
皇帝目光微动,并未反驳。后宫倾轧,皇子夭折,是他心中难以言说的痛。
陆明轩继续道:“其次,在于‘成才’。沈清漪之才学心智,陛下亲眼所见。她通晓经史,明达事理,更兼有刑名之才、谋略之能。由她亲自教导皇子,非仅限于诗书礼乐,更可授以民生疾苦、军政实务、乃至权衡之道。陛下试想,一位自幼知晓民间虚实、通晓文韬武略、且对陛下心怀孺慕之情的皇子,较之一位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只知权术倾轧的皇子,孰更能成为陛下未来之臂助,国家之栋梁?”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皇帝。他渴望一个有才能、接地气、并且忠诚的继承人(或重要藩王),沈清漪描绘的图景,陆明轩此刻的阐述,都精准地击中了他的需求。
“其三,在于‘制衡’。”陆明轩声音压低,却字字清晰,“皇子养于宫外,身份隐秘,不涉朝局,则不会过早卷入立储之争,亦不会成为外戚、权宦用以攀附或挟制的目标。待其长成,文武兼备,陛下再量才施用,或镇守边关,或辅佐朝政,皆是一支完全忠于陛下、超然于现有派系之外的奇兵。此于稳固朝局,大有裨益。”
他最后叩首,言辞恳切:“陛下,沈清漪之志,非为自身荣辱,实乃为皇子计深远,为陛下分忧思。其忠心可鉴,其远见卓绝。若陛下能成全其志,则皇子安全可保,成才可期,朝局亦添一稳定之基。臣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殿内陷入长久的寂静。皇帝背对着陆明轩,望着殿外苍穹,无人能看清他脸上的表情。陆明轩的每一句话,都像锤子敲打在他连日来反复权衡的心上。安全、成才、制衡……这些理由,比他独自思索时更加清晰、更具说服力。
而就在此时,殿外内侍轻声禀报,言及苏月明借太妃之名,送来一些安神静心的香料,并“顺便”回禀了些许宫中琐事,言语间又提到了沈清漪往日的功绩。几乎同时,亦有侍卫统领按例汇报宫禁安全,副统领顾慎行在汇报中,格外强调了已加强对各重要区域包括“静养之地”的巡查,确保无任何闲杂人等惊扰。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在此刻,都与陆明轩的慷慨陈词形成了奇妙的呼应。它们无声地印证着沈清漪的忠诚与能力,也彰显着她在不知不觉中,已然凝聚起的力量——有陆明轩这般肱骨之臣的理解与支持,有苏月明这般宫中旧友的维护与周旋,有顾慎行这般忠勇之士的默默守护。
皇帝缓缓转过身,脸上的怒容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感慨,有审视,也有一丝如释重负。他看着依旧跪伏在地的陆明轩,良久,才轻叹一声:
“陆爱卿……起来吧。”
他没有立刻表态,但这一声“爱卿”,和缓了的语气,已然说明了一切。坚冰,在盟友之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悄然融化。
“此事……容朕,再思量一二。”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一丝新的考量,“你,先退下吧。”
“臣,遵旨。”陆明轩知道,火候已到,不能再逼。他恭敬行礼,退出了文华殿。殿外的阳光照在他身上,他知道,他为沈清漪,也为那个未出世的孩子,争得了一线至关重要的生机。
喜欢明朝女官沈清漪请大家收藏:(m.38xs.com)明朝女官沈清漪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