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山阵加固完成的当晚,夕阳刚将福临山的轮廓染成橘红色,清霄阁的山门处便亮起了两盏青铜防风灯。灯芯裹着浸油的棉线,燃起的光晕在暮色中摇曳,像两颗温暖的星子,映着林砚与苏清欢并肩而立的身影 —— 按照玄机子的值守安排,他们是首组夜间守山人,要从入夜值守到次日天明。
随着夜色渐浓,山风骤然变得凛冽。风裹着山顶的寒气,顺着山门的石缝钻进来,像无数把细碎的冰刀,刮在脸上生疼。林砚的外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衣摆扫过地面的碎石,发出细微的声响;苏清欢则下意识缩了缩脖子,双手紧紧拢在袖中,指尖却依旧冻得发僵,她忍不住来回搓着手,鼻尖被寒气浸得通红,连说话都带着淡淡的呵气:“这夜里的风也太刺骨了,比迷雾林的湿冷还难熬 —— 早上出门时,我还觉得师父让带厚衣是多余的,现在看来,真是多亏了师父提醒。” 说着,她打了个寒颤,牙齿轻轻磕了一下,连带着怀里揣的符纸都似乎凉了几分。
林砚转头看向她,见她睫毛上都凝了层细霜,立刻从怀中掏出一个青铜暖炉。这暖炉是他午后特意去丹房旁的炭房灌的银丝炭,炉身裹着厚绒布,此刻还带着烫手的温度。他小心翼翼地将暖炉塞进苏清欢手中,掌心的余温透过绒布传过去,瞬间驱散了她指尖的寒意:“先拿着暖炉暖暖手,这炭能烧到后半夜。其实还有个更管用的法子,是我突破中期后琢磨出来的‘灵力御寒法’,我教你,学会了以后再冷也不怕。” 他说着,伸出右手,指尖凝聚起一缕淡蓝色的灵力,那灵力在夜色中泛着柔和的光,像一团小小的火焰,“你试着将少量灵力从丹田调出,顺着手臂经脉慢慢运转到四肢,不用太多,够裹住经脉就行 —— 灵力的暖意能挡住寒气,比暖炉还持久,还不影响行动。”
苏清欢眼睛亮了亮,立刻照做。她深吸一口气,集中精神引导丹田中的灵力,指尖微微颤抖着,将一缕淡青色灵力缓缓注入指尖。起初,灵力在经脉中流转得有些滞涩,她皱着眉调整呼吸,按照林砚说的节奏慢慢疏导,直到灵力顺着手臂经脉流到手腕,一股温和的暖意突然从经脉中散开,像温水漫过皮肤,顺着指尖、脚踝蔓延到全身,连冻得发僵的耳朵都渐渐热了起来。“真的有用!” 她惊喜地抬起手,对着林砚晃了晃,指尖还残留着淡淡的灵力光晕,“你看,我的手不僵了!这下就算暖炉凉了,我也不怕冷了,谢谢师兄!”
两人并肩站在山门旁的哨塔下,防风灯的光晕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身后的石阶上。林砚重新握紧青锋剑,剑柄的温度让他心神安定,他的目光警惕地望向山下的黑暗 —— 那里只有浓稠的夜色,连最亮的启明星都被云层遮挡,只能隐约看到远处山林的轮廓,像一群蛰伏的黑影,谁也不知道黑暗中藏着多少危险。苏清欢则捧着暖炉,时不时抬头看看头顶的护山阵:阵膜泛着淡淡的白光,像一层透明的琉璃罩笼罩着福临山,偶尔有风吹过,阵膜便泛起细微的涟漪,白光随着涟漪轻轻晃动,却始终稳固如初,连一丝缝隙都没有。
时间在寂静中一点点过去,夜色越来越深,山下的黑暗愈发浓稠,连风都渐渐小了些,只剩下远处偶尔传来的虫鸣,却更显山门的寂静。就在凌晨寅时,护山阵突然 “嗡” 的一声轻响,阵膜上的白光瞬间闪烁起来,像被风吹动的烛火,紧接着,一阵细微的 “叮叮” 声从阵眼处传来 —— 那是玄机子特意加装的警报铃,只有阵膜受到撞击时才会响!“有情况!” 林砚瞬间握紧青锋剑,灵力在周身凝聚,形成一层淡淡的防护罩,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苏清欢也立刻收起暖炉,从怀中掏出预警符捏在手中,符纸微微发烫,却暂时没有泛起红光,说明危险暂时不强,却也绝不能大意。
两人顺着警报声的方向望去,只见护山阵东侧的白光闪烁得更频繁了,阵膜上甚至能看到一个小小的凸起,似乎有东西在反复撞击。林砚压低声音,目光紧紧盯着那处凸起:“你待在哨塔下,这里有灵力屏障,安全些。我去看看是什么东西,别轻举妄动,若有危险,就捏碎师父给的传讯符。” 他刚要迈步,苏清欢却伸手拉住他的衣袖,指尖的暖意透过布料传过来:“我跟你一起去,两个人更安全 —— 我的预警符能提前感知危险,说不定能帮上忙。” 她的眼神坚定,没有半分退缩,林砚看着她,终究点了点头,放缓脚步,让她走在自己身侧。
两人借着防风灯的光,小心翼翼地靠近阵膜。越靠近东侧,警报声越清晰,阵膜上的凸起也愈发明显。直到离阵膜只有三尺远,他们才终于看清 —— 原来是一只通体雪白的小鹿!它不知怎么迷了路,误打误撞跑到了护山阵旁,鹿角不小心撞到了阵膜,受惊后便一直慌乱地在阵膜旁打转,时不时用鹿角蹭一蹭阵膜,引发了警报。小鹿的眼睛泛着湿漉漉的光,看到两人时,还下意识往后缩了缩,却因为害怕,反而撞得更厉害了。“原来是只迷路的小鹿。” 苏清欢松了口气,忍不住笑了,眼角的细纹都带着暖意,“真是虚惊一场,我还以为是魔修来了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