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15日,北京。
秋风卷着落叶扫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院子,许愿站在招待所的窗前,手里捏着一沓厚厚的信件。这些信来自全国各地,信封上的邮戳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甚至还有从边疆地区寄来的。
自从《牧马人》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后,他的名字像一阵飓风,席卷了整个文学界。
半个月以来,每天都有成捆的信件被送到招待所的前台,堆在他的房间门口。有读者的感谢信,有文学爱好者的请教,有文艺青年的崇拜,甚至还有不少女读者含蓄地表达爱慕。
许愿随手拆开一封,信纸上的字迹娟秀:
许愿同志:
读完《牧马人》,我彻夜难眠。郭X子那句‘老许,你要媳妇不要?’让我泪流满面。您笔下的草原、牧民、许灵均和李秀芝的爱情,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感谢您写出这样的作品,它让我相信,苦难终会过去,善良永存人间。
——上海读者,林小梅
他放下信,又拆开另一封,这次是一位老作家的来信:
“许愿同志:
我是巴金。《牧马人》让我想起了我年轻时的岁月。你的文字质朴却充满力量,许灵均的挣扎与重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希望有机会能与你当面交流。
——巴金”
许愿的手指微微一顿。
巴金?
他猛地坐直了身体,又仔细看了一遍署名。没错,就是巴金!中国文坛的泰斗级人物,竟然亲自给他写信?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动,继续翻看其他信件。
除了读者来信,还有不少知名作家、评论家发表在报刊上的评论文章,都被剪报寄了过来。
《光明日报》上,着名评论家冯牧撰文:
“《牧马人》:苦难中的诗意与救赎”
许愿的笔触像一把锋利的刀,剖开了时代的伤痕,却又用最温暖的文字缝合了它。郭??子的淳朴、许灵均的坚韧、李秀芝的温柔,构成了一个关于人性、关于土地、关于爱的史诗。
《文艺报》上,作家王蒙写道:
“从《牧马人》看新时期文学的希望”
许愿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正在从伤痕中复苏。他的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生命的鲜活气息,是真正的“人民文学”。
这些评论,无疑让《牧马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许愿放下信件,揉了揉太阳穴。
他没想到,一部《牧马人》,竟然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部作品甚至惊动了高层。
昨天,叶冰如神秘兮兮地告诉他:“许愿,你的《牧马人》被中央领导点名表扬了。”
“什么?”许愿一愣。
叶冰如压低声音:“文化部的领导在内部会议上提到,你的作品‘符合新时期文艺创作的方向’,要重点推广。”
这意味着什么,许愿很清楚。
在这个年代,一部作品如果能得到官方的认可,几乎就等于拿到了“通行证”,不仅发行量会暴涨,甚至可能被改编成电影、话剧,影响力翻倍。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当初那个看似冒险的决定——只投稿给《人民文学》。
他赌对了。
《人民文学》作为国家级文学刊物,拥有最权威的传播渠道和最专业的编辑团队。叶冰如作为责任编辑,不仅帮他修改了部分细节,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将《牧马人》推荐给了多位文学界的前辈。
正是这些前辈的背书,让《牧马人》迅速从众多投稿中脱颖而出,成为现象级作品。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
许愿抬头:“请进。”
门被推开,叶冰如走了进来。她今天穿着一件米色风衣,头发利落地扎在脑后,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许愿,好消息。”她微笑着扬了扬手里的纸,“出版社决定加印《牧马人》单行本,首印十万册。”
“十万册?!”许愿猛地站起身。
在这个年代,一本文学作品的销量能破万就已经算是畅销书,十万册简直是天文数字!
叶冰如点点头:“这还是保守估计。如果市场反应好,还会再加印。”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电影制片厂的人联系了我们,想谈《牧马人》的电影改编权。”
许愿深吸一口气。
电影改编?
这意味着,他的作品将登上大银幕,被全国观众看到!
“他们开价多少?”他冷静地问。
叶冰如笑了:“你倒是直接。目前只是初步接触,具体的版权费还要谈。不过,以《牧马人》现在的热度,不会低。”
许愿点点头。
他知道,自己即将迎来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名利双收。
但他并没有被冲昏头脑。
《牧马人》的成功,只是第一步。
他还有《三体》。
还有更多来自未来的经典作品,等待着他去“搬运”。
“对了,”叶冰如忽然想起什么,“你最近有没有新作品的构思?”
许愿微微一笑:“有,而且比《牧马人》更震撼。”
叶冰如眼睛一亮:“科幻?”
“对。”
“什么时候能写完?”
“已经在写了。”许愿面不改色地撒谎。
叶冰如兴奋地说:“太好了!写完第一时间给我,我亲自帮你把关!”
许愿点头:“好。”
送走叶冰如后,许愿回到桌前,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信件和报刊评论,眼神渐渐坚定。
名声,已经打响。
财富,即将到来。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借着这股东风,彻底站稳脚跟,成为这个时代不可忽视的文学巨匠!
喜欢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请大家收藏:(m.38xs.com)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