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的脸上,挂着职业而又迷人的微笑。
她的目光,看似不经意地,扫过贺凡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普通的装修,干净的陈设,一切都像一个最正常不过的华夏中产家庭。
但她知道,住在这里的那个少年,绝不普通。
“贺凡先生,您好。”凯瑟-琳主动伸出手,“冒昧来访,请您见谅。您最近在华夏,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我们《时代周刊》的编辑部一致认为,您是足以代表新一代亚洲力量的封面人物。”
这顶高帽子,戴得又大又舒服。
张兰在一旁听得心花怒放,连忙去泡茶倒水。
贺建国也有些拘谨地站着,不知道该说什么。
贺凡却显得很平静。
他与凯瑟琳轻轻握了一下手,然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她在沙发上坐下。
他的眼神,清澈而深邃,没有一个十八岁少年该有的激动或紧张。
“琼斯小姐,中文说得真好。”贺凡开口,声音平稳。
“谢谢,我大学时主修的就是东方文化。”凯瑟琳优雅地坐下,将一个精致的录音笔,放在了茶几上。
“贺凡先生,我们可以开始了吗?我的时间不多,明天就要飞回纽约总部。”
她试图用这种方式,来掌握谈话的主动权。
贺凡笑了笑,不置可否。
他没有回答,而是看向自己的母亲。
“妈,帮我把我书房里,那本《孙子兵法》拿过来。”
张兰愣了一下,虽然不明白儿子要干什么,但还是听话地去拿了。
凯-瑟琳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
孙子兵法?
他想干什么?
贺凡拿到书后,并没有翻开,只是将它放在了录音笔的旁边。
然后,他才慢悠悠地开口。
“琼斯小姐,在采访开始前,我也想问你一个问题。”
“您请说。”
“我很好奇,《时代周刊》作为一本严肃的,以时事政治为主的杂志,为什么会对我一个学生,一个文艺创作者,产生这么大的兴趣?”贺凡的目光,看似随意,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向问题的核心。
这个问题,很刁钻。
它直接挑战了凯瑟琳这次采访的“合理性”。
凯瑟琳的脸上,笑容依旧完美。
“贺凡先生,您太谦虚了。您早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您的作品,从《蜀道难》到《我和我的祖国》,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我们关注的,正是这种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华夏年轻一代全新的精神面貌。”
这个回答,滴水不漏。
把动机,拔高到了文化观察的高度。
贺凡点了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
“原来如此。那我们就开始吧。”
采访,正式开始。
凯瑟琳的问题,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她从贺凡的童年开始问起,试图从他的成长经历中,找到他“天才”的来源。
“您小时候,接受过什么特殊的教育吗?比如,您的父母是否为您请了特别的家教?”
“没有,我和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样,上学,放学,写作业。”
“那您是如何积累到如此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的呢?您的《蜀道难》,可不像是普通高中生能写出来的。”
“我只是喜欢看书而已。看得多了,自然就有点感觉了。”
贺凡的回答,就像一个圆滑的太极球。
每一句话,都说得合情合理,但每一句话,都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超出公开信息范围的内容。
他把自己,完美地隐藏在了一个“勤奋好学的普通天才”的人设之下。
凯瑟琳的眉头,在心中微微皱起。
她感觉自己,像是在采访一个经验老道的外交官,而不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
对方的心理防线,比她想象中,要坚固得多。
她决定,换一种方式。
她开始从侧面试探,试图用一些看似不经意的问题,来刺探贺凡在“其他领域”的知识储备。
“贺凡先生,我们都知道,您不仅文采斐然,理科成绩也同样出色。听说您对计算机科学,也很有研究?”
“略知一二。”贺凡回答得依旧谦虚。
“我听说,前段时间,华夏国防大学进行了一次内部的信息对抗演习。”凯瑟琳看似随意地聊起了家常,“您作为计算机爱好者,对这种现代化的‘战争’,有什么看法吗?”
来了。
贺凡心中冷笑一声。
狐狸,终于露出了尾巴。
这个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情报陷阱”。
如果贺凡回答“不知道”,那不符合他“天才”的人设。
如果他回答得太多,又可能会泄露一些关于“伏羲”系统,或者他对信息战的真实理解。
贺凡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没有直接回答。
他反而指了指桌上那本《孙子兵法》。
“琼斯小姐,你看过这本书吗?”
凯瑟琳一愣,还是点了点头:“当然,这是你们华夏最伟大的军事着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