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七年的初秋,肃杀的西征捷报与敦煌的尘埃一同落定,许昌皇城内外却并未因此松懈,反而酝酿着一种更为宏大、指向远方的躁动。战争的硝烟尚未完全从西域散尽,帝国的视线已迫不及待地投向更辽阔的未知。
金殿之上,弥漫的不再是单纯的凯旋喜悦,而是一种混合着紧迫感与野心的凝重。
“陛下,”兵部尚书蒋琬虽远在玉门关外的安西都护府,但其通过八百里加急呈送的《西域善后及长远策》却已摆在张圣案头,由徐元代为陈奏,“敦煌已定,曹真、司马师授首,河西走廊至西域门户已在我军掌控之下。然,司马懿潜逃,其子嗣携技西迁,遗患未除。臣蒋琬恳请陛下,于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常驻,总理西域军政,抚慰诸国,恢复商路,并以此为基,向西、向北遣派精干斥候与商队,探寻司马懿踪迹及那‘罗斯’之地虚实。”
张圣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蒋琬所奏,深合朕意。西域非仅一战之地,乃我华朝西出之咽喉。准奏!即设安西都护府于高昌,蒋琬为首任大都护,总揽西域一切事务。着户部、工部,全力保障都护府所需人员、物资,尽快打通并维护好通往西方的商路。”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附和。谁都明白,控制了西域商路,不仅意味着财富,更意味着对西方世界的信息掌控和影响力投射。
处理完西域事宜,张圣将目光转向了一直静立一旁的诸葛亮与刚刚从沿海巡视归来的周瑜。
“孔明,格物院近日,可有能助朕放眼四海之进展?”
诸葛亮出列,羽扇轻摇,从容奏道:“陛下,马钧与诸位大匠,近日于‘铁龙骨’与‘水密隔舱’之法颇有心得,新设计的‘探索级’海船图样已初步完成,较之现有舰船,船体更坚,航程更远,抗风浪能力更强。只是……蒸汽机用于船舶驱动,尚需时日。然,利用风力之帆索布局,经反复测算与模型试验,已有改良,可使航速提升近一成。”
“一成,亦是进步。”张圣颔首,“传旨格物院,新式海船,即刻着手建造,先造三艘,交由海军试航。所需银钱物料,优先拨付。”
“臣领旨。”
“公瑾,”张圣看向一身风尘仆仆却难掩英气的海军都督,“东海之事,进展如何?朕听闻,那‘鬼船’之扰,已近平息?”
周瑜大步上前,声音清越洪亮:“托陛下洪福,黄叙将军率‘定远’、‘镇海’等舰,于东海连续作战,已基本肃清伪装成商船、海寇的敌方细作与骚扰船只,俘获倭地船只三艘,斩获颇丰。东海航路,已然畅通!目前,海军正按陛下先前旨意,以舟山群岛为基,向东南、正南两个方向进行探索性航行。”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的光芒:“陛下,更有甚者,臣此次巡视,接见了一批自南洋冒险归来的老海商。据其言,自交趾、日南郡(越南北部)以南,有一片巨大群岛,物产丰饶,其民肤黑卷发,语言不通,然有香料、珍珠、奇异木材。更有大胆者,曾乘季风向更东之深海而行,隐约见有连绵陆地,其势广袤,绝非岛屿!只是风急浪高,航道不明,无人敢深入。”
周瑜的汇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巨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之上,议论之声顿起。连绵陆地?莫非东海之外,尚有未知之大洲?
张圣眼中精光爆射,身体微微前倾:“公瑾,此言当真?”
“臣已反复核实数位海商口供,虽语焉不详,但所述方向、海况、所见之物,大致吻合。臣以为,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周瑜语气坚定。
“好!好!好!”张圣连说三个好字,脸上露出畅快而充满野望的笑容,“东海外有陆地,西域外有强邦!这方天地,果然比朕想象的更为广阔有趣!”
他站起身,走到御阶边缘,声音如同洪钟,响彻大殿:“司马懿西逃,欲在异域借我华夏技艺另起炉灶;东海之外,或有未经开辟之沃土!此乃上天赐予我华朝之机遇,亦是挑战!”
“传朕旨意!”
“一,海军都督周瑜,加封靖海侯!全力督造新式探索船,整合现有海军力量,以舟山为基地,设立东海探索舰队!给予尔三年之期,不仅要摸清东南沿海至南洋诸岛之航路、水文、风情,更要组织精干船队,探寻那东海之外的未知陆地!朕许你临机决断之权,遇有可筑港、可立足之地,即可圈占,树立华朝界碑!”
“二,安西大都护蒋琬,加定西侯!稳固西域,探查西方,双管齐下!除派遣陆路斥候、商队西行外,亦可尝试联络波斯、大食(阿拉伯)等地海商,探寻自海上绕行至那‘罗斯’或‘拂林’之可能路径!”
“三,格物院,所有关乎航海、探索之项目,列为甲等!新式海船、航海罗盘、牵星板、海图绘制、淡水储存、抗坏血病之食物……凡有所需,无所不允!朕要尔等,为华朝打造出能征服任何大洋的舟船,训练出能适应任何风浪的船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