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军将士收拾好兵器,正准备撤离黑风口,雪堆深处突然传来“簌簌”的响动——一个金兵浑身是雪,像只受惊的兔子般从雪窟窿里爬出来,连滚带爬地往反方向跑,连掉在地上的头盔都顾不上捡。
“站住!”张奈何身后的士兵厉声大喝,可那金兵跑得更快,雪地里留下一串慌乱的脚印。张奈何回头瞥见,眉头一拧,沉声道:“拿弓箭来!”
身旁的亲兵立刻递过一把硬弓和羽箭。张奈何接过弓,左手持弓,右手拉弦,臂膀肌肉紧绷,目光如鹰隼般锁定那金兵的背影。“咻”的一声,羽箭破风而出,直直射向金兵的后心——可那金兵像是背后长了眼睛,猛地往前一扑,羽箭擦着他的肩头钉进雪地里,溅起一片雪沫。
“哈!将军,没中!”旁边几个亲兵忍不住低笑出声,语气里满是打趣。张奈何脸一沉,又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再次拉满弓。这次他调整了角度,瞄准金兵的腿弯,羽箭再次飞出——谁知那金兵跑得更急,竟踉跄着躲过了第二箭,箭杆深深扎进雪地里,只露个箭尾。
“将军,您这箭术今儿个是被风雪吹偏了吧?”有个胆子大的亲兵笑着调侃,引得周围人都低笑起来。张奈何恼得咬牙,索性抽出第三支箭,指尖搭在弓弦上,眼神一厉,猛地松开手——这一次,羽箭带着风声,精准地刺穿了金兵的右腿!
“啊!”金兵惨叫一声,重重摔在雪地里,鲜血瞬间染红了身下的白雪。他挣扎着想爬起来,可腿上的伤口疼得钻心,只能在雪地里扭动,眼神里满是恐惧。
张奈何收起弓箭,掸了掸衣上的雪沫,冷声道:“不管他了,咱们走。一个断腿的残兵,翻不了什么浪。”亲兵们听了,也不再关注那金兵,跟着张奈何转身离开——黑风口的风雪很快会掩盖血迹,就算那金兵不死在伤口感染,也会被冻死在这荒山里,没必要浪费时间。
而此时的虎洞,易枫正坐在石桌旁,手里捏着鹦鹉带回的信纸。邢秉懿凑在他身边,看着信上“黑风口伏杀六万金兵,擒获张中彦”的字样,眼底满是惊喜:“张将军真的做到了!六万金兵,竟真的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
朱琏和赵福金也围过来,看着信上的内容,脸上都露出释然的笑容。赵福金笑着道:“还是易郎的计策好,利用地形引雪崩,既重创了金人,又没让易军将士多流血。”
易枫放下信纸,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目光落在“斩杀数千残兵”几个字上,眼底没有半分波澜——金人当年屠城时何等残忍,如今这点代价,不过是他们应得的报应。他抬头看向邢秉懿,笑着道:“张奈何办事稳妥,接下来只要审出张中彦嘴里的金国动向,咱们北上上京的计划,就能再快一步。”
邢秉懿点点头,伸手帮易枫整理了一下外袍的领口,轻声道:“那咱们接下来,是不是要等白玉堂将军的消息了?”易枫嗯了一声,目光望向洞口——鹦鹉已经飞走,想来用不了多久,白玉堂那边拿下楚州的消息,也该传回来了。
洞内的篝火又添了新柴,噼啪声里,几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黑风口的大胜,像是一剂强心针,让他们更坚信,只要跟着易枫,跟着易军,定能在这乱世里,救出宗室女子,为大宋百姓讨回公道。而远在两淮的白玉堂,此刻正站在楚州的城楼上,望着城内安稳的百姓,也在等着将破城的消息,传给虎洞中的易枫。
虎洞内的篝火添了新柴,暖意裹着野果的甜香漫在空气里。王贵妃捏着刚烤得温热的野枣,笑着递给韦娴妃,眼角眉梢都是久未有的轻松;刘淑仪则凑在石桌旁,看着邢秉懿整理刚写好的布条,时不时伸手帮着理齐边角,三人的笑声像碎玉般清脆。
易枫靠在石壁上,看着这热闹模样,忍不住打趣:“三位娘娘都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如今倒像小姑娘似的,为这点小事就乐成这样。”
刘淑仪立刻直起身,手里还攥着半颗野果,语气带着娇俏的反驳:“谁跟小姑娘似的?我今年才二十八,本就没多大!再说了,能打退金兵、安稳吃口热饭,难道不值得乐吗?”
韦娴妃捂着嘴笑,指尖轻轻拂过衣角的褶皱,语气温和:“淑仪说得对,咱们能有今日安稳,全靠易壮士。我今年四十,虽不算年轻,却也盼着能多享几天这样的日子。”
王贵妃也跟着点头,将一颗剥好的野栗递给易枫,眼神里满是感激:“我比韦娘娘小些,三十出头的年纪,从前在宫里哪敢想,能这样自在地说笑。往后跟着易壮士,咱们定能再熬过这乱世,看着金人被打退的那天。”
这话让洞内的气氛更暖了。邢秉懿靠在易枫身边,看着三位娘娘舒展的眉眼,眼底也泛起笑意——自离开金营,她们脸上的愁苦便一点点淡去,如今有了易军的捷报,连说话都多了几分底气。易枫接过野栗,指尖轻轻碰了碰邢秉懿的手背,低声道:“会的,咱们很快就能看到那一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