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妃与其私生子的覆灭,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朝堂,激起的涟漪远超荣亲王案。皇帝以雷霆手段肃清宫闱,牵连者众,北镇抚司的诏狱再次人满为患。空气中弥漫着肃杀与不安,人人自危,往日里喧嚣的街市也似乎安静了几分。
林燮因破获这起惊天谋逆案,圣眷更隆,权势熏天。皇帝不仅赏赐了金银田宅,更特许他遇紧急事务可直奏御前,不必经由通政司。这等殊荣,在本朝武将中实属罕见。然而,林燮却并无多少喜色,反而愈发深沉寡言。
他深知,真正的威胁——“影卫”及其首领“影大人”——依旧逍遥法外。陈太妃不过是对方利用的一枚棋子,甚至可能是故意抛出来转移视线的弃子。对方能轻易舍弃经营多年的宫内暗桩,其心性之狠辣、图谋之深远,令人不寒而栗。
更让林燮警惕的是朝局的变化。荣亲王与陈太妃两股势力的接连倒台,使得原本相对平衡的朝堂格局被彻底打破。以首辅徐阶为首的清流文官集团,趁机扩大影响力,不断上书建言,内容从整顿吏治到削减军费,隐隐有针对勋贵和锦衣卫之势。而几位镇守边关的藩王,也纷纷上表,言辞恳切地表达对京中局势的“关切”,背后用意难测。
林燮坐在北镇抚司的大堂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木的桌面。案头堆满了各方势力的动向简报,看似纷繁复杂,却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线在暗中牵引。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影大人”绝不会坐以待毙,下一次的风暴,或许会以更意想不到的方式袭来。
“大人。”心腹千户沈墨轻声进门,呈上一份密报,“鸿影楼那边有消息了,关于‘鬼影’。”
林燮精神一振,立刻接过。密信依旧简短,但信息量不小:“鬼影,确系前朝惊鸿影卫叛徒之首,精于易容匿踪,心狠手辣。据闻其近年与江南漕帮往来密切,或以此为掩护。另,查得‘影’字令牌所用玄铁,疑似出自苏州官坊。”
江南漕帮?苏州官坊?线索竟然指向了千里之外的江南!难道这“影大人”的老巢,不在京城,而在那富庶繁华、鱼龙混杂之地?
林燮眉头紧锁。京城之事尚未平息,若此时远赴江南,恐京中生变。但这条线索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备马,去回春堂。”林燮起身,他需要听听萧然的意见。无论面对何种局面,那个看似淡泊的医者,总能给他最清醒的分析和最坚定的支持。
回春堂内,药香依旧。萧然正在教导小药童辨识药材,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素雅的青衫上,一派宁静祥和。见到林燮眉宇间的凝重,萧然便知又有大事发生。他示意药童退下,斟了一杯刚沏好的安神茶推过去。
“江南?”听完林燮的叙述,萧然沉吟片刻,“漕运乃国之命脉,漕帮势力盘根错节,若‘影大人’真与漕帮勾结,其图谋恐怕不止于朝堂,更关乎经济命脉。苏州官坊出产的特种玄铁,向来管制极严,能流出并制成令牌,背后必有官场保护伞。”
他的分析一针见血,让林燮的思路更加清晰。“京城眼下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我若离京,恐有人趁机作乱。但江南之行,势在必行。”
萧然抬眸看他,目光清亮:“你可信我?”
林燮毫不犹豫:“信。”
“那我替你坐镇京城。”萧然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明面上,我依旧是回春堂的萧大夫,暗中,晦明阁的眼线可助你监控京中动向。若有异动,我虽无你雷霆手段,但周旋预警,尚可胜任。”
林燮心中一动,一股暖流涌过。他知道萧然此举意味着什么,是将自身置于险地,为他稳住后方。这份信任与担当,远比千军万马更令人安心。
“好。”林燮握住萧然的手,力道有些重,“京中之事,拜托你了。我此去江南,快则一月,慢则…我会尽快回来。”
两人目光交汇,无需更多言语,已然明了彼此心意。山雨欲来风满楼,他们一个要深入虎穴,一个要镇守龙潭,各自面对未知的风险,但心却比任何时候都靠得更近。
锦衣夜行 · 第72章 孤舟南下
林燮的离京并未大张旗鼓,只以巡查沿江卫所的名义,带了沈墨等十数名精干手下,轻装简从,乘官船南下。皇帝对此心照不宣,特赐金牌,许其便宜行事。
官船沿京杭大运河顺流而下,两岸景色逐渐由北方的雄浑开阔转为江南的婉约秀丽。但林燮无心欣赏,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船舱内,研究着沈墨收集来的关于漕帮和苏州官坊的资料。
漕帮,起源于前朝,本为漕运水手、纤夫组成的行会组织,本朝立国后,朝廷为便于管理漕运,对其加以整顿和利用,使其半官方化。如今漕帮势力庞大,帮众数以万计,掌控着南粮北运的命脉。帮主名叫沙通天,绰号“翻江龙”,在江南一带可谓手眼通天。漕帮内部派系林立,与各地官府、豪绅关系错综复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