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行辕,捷报频传。
舟山大捷,倭寇魁首“八岐大蛇”授首,其麾下党羽或歼或俘,盘踞多年的匪巢被连根拔起。消息传开,东南沿海震动,饱受倭患之苦的百姓奔走相告,额手称庆。各地残余的倭寇闻风丧胆,纷纷远遁深海,一时间,海疆为之一靖。
与此同时,江南各地的锦衣卫与卫所官兵协同发力,对白莲教残余势力进行拉网式清剿。失去核心首脑和主要据点的白莲教,如同无头苍蝇,在朝廷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压力下,迅速土崩瓦解,大量教徒或主动投诚,或被捕获,肆虐江南多年的白莲之乱,终于显露出平息的曙光。
林燮坐镇扬州,统筹全局。他并未因眼前的胜利而松懈,一道道命令依旧有条不紊地发出:安抚地方,恢复生产,整饬吏治,重建被战火摧毁的家园。他以雷霆手段处置了一批与白莲教、倭寇有勾结的贪官污吏和地方豪强,将查抄的财产用于赈济和重建,迅速稳定了江南局势。
然而,他心中清楚,这一切都只是治标。真正的祸根——那神秘的“圣主”,归墟的威胁,以及那张指向东海深处的诡异海图,依旧如同悬顶之剑。
这一日,林燮正在批阅各地送来的善后文书,忽然心有所感,搁下笔,走到窗前,望向北方。
他体内那与国运龙气隐隐相连的力量,此刻正传来一种奇异的波动。那波动并非警示,更像是一种……呼唤?一种源自帝国权力核心的牵引。
几乎在同一时间,陈默手持一份加急密报,快步走入:“大人,京中八百里加急!”
林燮接过密报,展开一看,是高拱的亲笔信。信中先是盛赞了林燮平定江南、靖海安邦的不世之功,随后语气一转,变得凝重起来。信中提到,自林燮离京后,小皇帝龙体欠安,时常惊厥,太医束手无策。朝中虽有高拱等人勉力维持,但缺乏强力人物坐镇,一些潜藏的势力又开始蠢蠢欲动。更重要的是,钦天监近日观测天象,发现帝星暗澹,紫微偏移,恐非吉兆,隐晦地指向可能与“龙气有失”有关。
高拱在信中恳切言道,国不可一日无主心骨,江南大局已定,恳请林燮尽快回京,稳定朝局,并……或可借其身上所负之“异数”,安抚帝星。
“龙气有失……帝星暗澹……”林燮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棂。他明白高拱的意思。他身负禹王镇海圭的龙气(虽已失落,但其力已与自身融合),又引动过社稷九鼎共鸣,在某种程度上,他自身已与国运产生了玄妙的联系。小皇帝的异常和天象的示警,或许真的需要他回去才能稳定。
他看了一眼桌上那张描绘着归墟之眼和扶桑标记的神秘海图,又感受着体内那来自北方的隐隐呼唤,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江南的乱局需要时间慢慢抚平伤痕,但京城的稳定却刻不容缓。而且,探寻归墟与“圣主”之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更周密的准备和更强大的后盾。返回权力中枢,整合资源,或许是下一步行动的必要前提。
“传令下去。”林燮转身,对陈默和侍立一旁的沈墨说道,“江南剿匪、善后事宜,交由沈墨全权负责,各地官员需全力配合。陈默,随我准备返京。”
“大人,您这就要走?”沈墨虽知必有此日,仍有些不舍。
“嗯。”林燮点头,“京城更需要我。江南就交给你了,务必尽快恢复元气,打造一支可用的水师,将来……或许有用。”
沈墨神色一凛,抱拳郑重道:“卑职定不负大人所托!”
数日后,一切安排妥当。林燮带着陈默以及一队精锐缇骑,轻车简从,悄然离开扬州,沿运河北上。
与来时不同,此次返京,林燮并未刻意隐匿行踪。他所过之处,地方官员无不恭敬迎送,百姓则自发聚集道旁,争相一睹这位平定江南、诛杀妖后、权倾朝野的太傅风采。其声望之隆,一时无两。
林燮端坐车中,对窗外的喧嚣恍若未闻。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闭目调息,感受着体内力量与那冥冥中国运龙气的呼应,同时也在不断推演着那张神秘海图所蕴含的信息。
越是靠近京城,那股呼唤之感便越发清晰。他仿佛能“听”到紫禁城中那幼弱帝星的微弱啼哭,能“看”到笼罩在朝堂之上的隐晦阴霾。
他知道,此番回京,等待他的绝非仅仅是鲜花与赞誉,更有隐藏在暗处的漩涡与更深的博弈。
半月后,京城巍峨的城墙已然在望。
夕阳的余晖洒在城楼上,为这座古老的帝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却也掩不住其深处传来的、唯有林燮能感知到的一丝虚弱与不安。
龙气归京,风云再起。
(第281章 完)
---
第282章 紫微星暗
林燮返京,并未举行盛大的迎接仪式,只在少数重臣的陪同下,悄然入宫,径直前往养心殿。
养心殿内,药气弥漫。年仅十余岁的小皇帝蜷缩在宽大的龙榻上,面色苍白,双目紧闭,眉头紧锁,似乎在睡梦中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偶尔会发出几声细微的惊呓。几名太医束手无策地侍立一旁,面带忧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