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闻言,也赞同地点了点头,说道:“大王所言极是。不过,如此高强度的战斗,对双方的兵力和粮草都是极大的消耗。我军凭借着充足的后备兵力和精良的装备,在消耗战中占据着明显优势。今日再与他们鏖战一日,磨掉他们的锐气,明日伪唐的军队必定会露出疲态,到时候我军再发起总攻,定能一举破敌。”
一旁的另一位行军参谋赵瑾也补充道:“启禀大王,段凝将军已经率领梁军绕到了敌军的后方,此刻正在隐蔽待命,随时可以发起进攻,截断敌军的归路。只要正面战场能够继续牵制住敌军的主力,待段凝将军那边发起突袭,敌军必定会陷入混乱,到时候我军便可趁机一举击溃他们。”
徐天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段凝将军行事果然稳妥。传令下去,让他继续隐蔽,切勿暴露行踪,等待最佳的进攻时机。”
时至正午,太阳升到了天空的正中央,烈日当空,气温急剧升高。
战场上的血腥味混合着士兵们身上的汗臭味,在炎热的空气中发酵,散发出一股令人窒息的恶臭。双方的士兵都已经在战场上拼杀了数个时辰,体力消耗极大,许多人的嘴唇都已经干裂,脸上布满了汗水和尘土,眼神中也开始浮现出疲惫之色,但没有人选择退缩,依旧在苦苦支撑着,用手中的兵器扞卫着己方的阵线。
李存勖看着战场上僵持不下的局面,心中越发焦躁。他知道,再这样拖延下去,对唐军极为不利。
吴军可以不断轮换兵力,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而唐军的后备兵力有限,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若再不打破僵局,恐怕会被吴军慢慢消耗殆尽。
想到这里,李存勖再也按捺不住,亲自率领着身边的数千名亲卫骑兵,朝着前线疾驰而去。
他手持弯刀,在战场上高声呐喊:“今日不破吴阵,誓不收兵!朕与诸位将士并肩作战,定要踏平吴军营寨!”
皇帝亲临前线督战,极大地鼓舞了唐军将士的士气。
原本已经有些疲惫的士兵们,仿佛瞬间又充满了力量,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器,发出震天动地的呐喊声,朝着吴军的阵线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
一批批唐军士兵如同潮水般涌向吴军阵线,又如同撞上礁石的浪花般,在吴军的铁阵前粉身碎骨,但后面的士兵依旧毫不畏惧,前仆后继地冲锋着。
吴军虽然装备精良,阵型严密,但在唐军如此疯狂的进攻下,也开始出现伤亡。
重甲兵们穿着厚重的铠甲,在烈日下拼杀,体力消耗极大,许多士兵的手臂已经酸麻不已,几乎快要举不起手中的兵器。
有的士兵因为长时间保持着防御姿势,腿部肌肉开始抽筋,只能强忍着剧痛,继续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
“轮换!第三批上!”徐天敏锐地察觉到了前线士兵的疲惫,当机立断,再次下令轮换兵力。
随着军令下达,吴军大营中再次冲出八千名生力军。他们早已做好了战斗准备,此刻如同猛虎下山般,迅速冲向战场,接替下前线疲惫不堪的士兵。
新上阵的士兵精力充沛,士气高昂,一投入战斗,便立即稳住了阵脚,甚至趁着唐军攻势稍缓的间隙,开始缓慢地向前推进,将唐军的阵线一点点向后挤压。
李存勖在战场上看到吴军又派出一批生力军,气得双目圆睁,几乎要喷出火来。
他勒住战马,看着吴军源源不断的兵力,咬牙切齿地怒吼道:“徐天哪来这么多精兵?!他的军队难道是永远也打不完吗?!”
站在他身边的老将周德威,看着战场上的局势,脸上满是担忧之色。他叹了口气,硬着头皮对李存勖说道:“陛下,吴国富庶,财力雄厚,不仅装备精良,而且兵力充足,能够让士兵轮番上阵,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我军将士已经连续苦战两日,久战疲敝,体力和士气都已降至低谷,恐怕难以再继续支撑下去了。”
李存勖闻言,心中更加愤怒,他猛地一挥手中的弯刀,怒声道:“难道就此认输不成?!朕纵横天下十余载,历经大小数百战,未尝一败,今日岂能败在徐天这小儿手中!”
尽管心中怒火中烧,但看着身边将士们疲惫不堪的神色,以及战场上唐军士兵不断倒下的惨状,李存勖也知道,今日确实不能再继续硬拼下去了,否则只会让唐军遭受更大的损失。
战斗一直持续到申时,太阳开始逐渐西斜,战场上的光线也变得柔和了许多。
此时的唐军早已显露出疲态,许多士兵气喘吁吁,手中的兵器挥舞得越来越慢,脚步也变得踉跄起来。
战场上的战马也浑身被汗水浸透,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口吐白沫,显然也已经到了极限。
反观吴军,因为轮换及时,士兵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阵中的炮车和弩车依旧在不停地轰击着唐军的阵线,箭矢如同雨点般落下,给唐军造成了持续的伤亡。负责指挥前线步兵的李莽,敏锐地察觉到了唐军的疲态,知道发起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他拔出腰间的长刀,向前一挥,高声下令:“推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