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料理台的佐藤烈,是个总把「咖喱就要像火山喷发」挂在嘴边的男人。他一上手就带着攻击性:将数十种辣椒研磨成粉,红得发紫的粉末在料理台上扬起细雾,呛得田所惠连连咳嗽。「要的就是这个劲!」他抓起整罐咖喱块扔进滚烫的牛油里,大火翻炒时,油星溅起半米高,在灯光下划出橙红色的弧线——那是油脂剧烈氧化的光,被他称作「咖喱的怒焰」。
「真正的咖喱,要让食客在第一口就臣服!」佐藤的机械搅拌器高速旋转,将洋葱碎打得如同尘埃,混入咖喱酱中。他举起锅铲,浓稠的咖喱酱像岩浆般滴落,在台面上留下焦褐色的痕迹,经久不散。「看看这颜色!这浓度!」他的脸颊被蒸汽熏得通红,「必须达到RGB值255,140,0的『绝对炽烈』,才能称之为完美。」当他往咖喱里倒入特制的辣椒精时,空气中的辣味突然变得尖锐,像是有无数细针在刺人的鼻腔,看台上甚至有人开始咳嗽——这与其说是料理,不如说是一场以「刺激」为名的炫技,每一丝辣都带着「服从我」的压迫感。
李浩的动作最慢。他先将陈皮泡在45℃的温水里,看着那些蜷缩的纹路慢慢舒展——这是广式老厨房的规矩,「醒皮」要足三个时辰,水温不能高也不能低,高了会烫掉表层的油脂,低了又醒不透里面的甘香。陈皮在水中浮浮沉沉,像艘艘小小的船,泡出的水渐渐染上琥珀色,空气里开始弥漫若有似无的药香与果香。
接着,他往铸铁锅里倒入菜籽油,油温升至六成热时,扔进一把四川青花椒。「滋啦」一声,麻香像水汽般漫开,却不呛人,反而带着种草木的清冽——这是因为他用的是「冷锅炝炒」技法,油温刚够激发花椒的香气,又不会让它发苦。「中式咖喱?」旁边的凉子探头看来,她正往咖喱里加入北海道牛奶,试图中和印度咖喱的烈,「用花椒会不会太奇怪?」
李浩笑着摇头,往锅里加入切成菱形的胡萝卜:「四川人说『麻是辣的温柔乡』。咖喱的辣不该是孤立的刺,得有麻来托着,有甜来润着,像蜀地的山水,刚柔相济。」他手腕翻转,铁锅在火上划出半圈弧线,胡萝卜与花椒在锅里跳着有节奏的舞——这是川菜「翻锅」技法的变种,手腕发力带动锅体倾斜,让食材在离心力作用下均匀翻动,既能让每块胡萝卜都裹上花椒油,又能让香料分子与油脂充分融合,产生更复杂的香气。
他又往锅里加入新疆和田椰枣制成的糖浆,咕嘟几声,焦糖香混着麻香漫开。「新疆人用椰枣给抓饭增甜,」他解释道,「用来调咖喱,比白糖多了层枣子的醇厚,能把辣和麻都『托』起来。」最后扔进切成块的清远鸡,鸡皮在高温下收缩,油脂滋滋渗出,与咖喱汁融为一体——那是粤菜「镬气」的精髓,火候要够,翻炒要快,让食材在最短时间内锁住水分,又能吸收酱汁的精华。
第二节:发光的两种模样
三个小时后,料理逐一呈上评审台。阳光透过穹顶的角度刚好偏移了30度,给每个餐盘都镀上了层金边,像在为这场味觉审判加冕。
叶山亮的「绝对领域咖喱」第一个登场。银质容器掀开的瞬间,一股青紫色的烟雾喷涌而出,在灯光下凝结成螺旋状的烟柱——那是干冰与香料蒸汽的混合物,被他精确控制在pH5.2的酸性环境中,才能维持这种「烟不散」的奇观。咖喱呈深褐色,表面浮着一层金属光泽的油膜,用勺子舀起时,油膜破裂处竟泛起细碎的蓝光,像碎掉的星星。
「这是添加了蝶豆花提取物的脂质体。」叶山亮站在评审台前,姿态像在发布科研成果,「在37℃口腔温度下会释放出额外的鲜味分子,光效只是副产物。」
评委薙切绘里奈拿起银勺,舀起半勺送入口中。她的眉头先是收紧——香料的层次感确实精准得像乐谱,罗勒的辛、迷迭香的苦、百里香的锐,在舌尖依次绽放,没有丝毫混乱。但十秒后,她的眉头又缓缓松开:「太冷静了。」她放下勺子,水晶指甲在盘沿轻轻敲击,「像在品尝一份完美的实验报告,每个数据都无懈可击,却没有心跳。」
爱丽丝的「分子烟花咖喱」则是场视觉盛宴。透明的玻璃碗里,咖喱被分成三层:底层是琥珀色的传统咖喱酱,中层悬浮着荔枝味的凝胶珠,顶层铺着冻干的草莓碎。当她按下碗底的按钮,特制的热汤从碗沿的细缝中渗出,凝胶珠瞬间炸裂,草莓碎遇热升腾,在碗口形成粉色的烟雾。更奇妙的是,烟雾中竟有点点金光闪烁——那是草莓粉末中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在60℃的温度下对光线产生的折射,像把碾碎的阳光撒在了烟雾里。
「好看是好看。」创真在台下嘀咕,手肘撞了撞李浩,「但咖喱要是光好看,还不如去看烟花大会。」他说得没错,当绘里奈品尝时,虽然「烟花绽放」的层次感确实有趣,但甜味与辣味的衔接太刻意,像被强行拼接的两段旋律,少了点自然的流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