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月学园秋季选拔赛的八强赛场,正被秋日暮色温柔地浸成一片暖金。夕阳穿过赛场顶部的玻璃穹顶,在木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窗格影子,像谁不小心打翻了鎏金的颜料盘。空气中还浮沉着前两场对决留下的余韵——是佐藤选手用印度马萨拉香料熬制的咖喱香,混着田中选手清酒渍梅子的酸甜,在暖金色的光尘里慢慢发酵,成了一种奇异又和谐的气息。
观众席上,数百道目光早已聚焦在中央的料理台上。当主持人深吸一口气,对着麦克风念出第三场对阵时,那略显沙哑的声音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接下来,第三场对决——李浩选手,对阵薙切爱丽丝选手!
细碎的骚动瞬间从观众席蔓延开来。有人下意识挺直了背,有人低声和身边的人交换眼神,还有人忍不住握紧了手里的应援牌。薙切爱丽丝,作为薙切家族的天才少女,分子料理的代名词,她的每一场比赛都像一场视觉盛宴;而李浩,这个在预选赛中以朴实却惊艳的乡土料理杀出重围的黑马,谁也猜不透他下一秒会拿出怎样的惊喜。
此时的料理区,爱丽丝早已站在自己的料理台后。一身纯白的厨师服被她穿出了几分矜贵,左胸别着的银质胸针在夕阳下闪着冷光——那是她亲手设计的分子结构模型,链接着碳与氢的符号,像在无声宣告她的料理哲学。她微微侧着头,嘴角噙着那抹标志性的、带着几分戏谑又几分挑衅的微笑,目光漫不经心地扫过观众席,最后落在对面的李浩身上。
李浩正低头检查竹篮里的食材。他的手指修长,骨节分明,指尖轻轻划过一块冻得紧实的老豆腐时,能看到豆腐表面结着一层细密的白霜,那是长时间低温冷冻留下的痕迹。他的神情平静得像一汪深潭,睫毛在眼睑下方投下淡淡的阴影,仿佛周遭的骚动、爱丽丝的目光,都与他无关。竹篮里,除了老豆腐,还躺着一袋饱满的薏米——每一粒都圆滚滚的,带着自然的米黄色;一块泛着青灰色的魔芋块,表皮光滑,隐约能看到内里的纤维纹理;还有一小捆带着泥土的青花椒,几颗饱满的山西老陈醋酿的醋泡蒜。
主题公布——主持人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刻意营造的悬念,面非面!要求:使用非小麦粉原料制作面条类料理,限时90分钟!
的一声,观众席上爆发出更明显的讨论声。面非面?不用小麦粉做面条?这简直是为擅长解构食材的爱丽丝量身定做的题目!
爱丽丝挑了挑眉,右手食指轻轻在面前的玻璃容器上敲了敲,发出的轻响。那排透明容器里,盛着各色粉末状的藻类提取物——褐藻粉是深褐色的,像碾碎的礁石;海苔粉带着墨绿,透着大海的咸湿;还有螺旋藻粉,是那种介于蓝与绿之间的奇异色泽。非小麦粉?她轻声自语,尾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上扬,眼底闪过的兴奋像被点燃的星火,这可真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舞台啊。
她抬眼看向李浩,声音不大,却刚好能让对方听见:李浩,可别让我太失望。
李浩没有抬头,只是从竹篮里取出了两样核心食材:那袋薏米,和那块青灰色的魔芋块。他的动作不疾不徐,先将薏米倒入石磨的进料口——那是一台古朴的青石磨,磨盘边缘还留着细密的凿痕,像是用了许多年。他握住磨柄,顺时针缓缓转动,沙沙沙的研磨声在嘈杂的赛场里竟透出几分古朴的韵律,像是从旧时光里传来的回响。
【料理对决开始】
几乎在铃声响起的瞬间,爱丽丝就动了起来。她的料理台很快变成了一个微型实验室:烧杯里的溶液冒着细密的气泡,试管架上插着五颜六色的液体,低温萃取仪的显示屏上跳动着精确到秒的数字。她戴上透明的护目镜,拿起一把精准到0.1克的电子秤,先舀了15克褐藻粉,又加了10克海苔粉,混合均匀后,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藻酸钠溶液。
磁力搅拌器,转速调至800。她对着料理台旁的智能助手下令,语气冷静得像在做实验。银色的搅拌子在溶液里飞速旋转,很快打出了绵密的泡沫,那泡沫带着淡淡的海腥味,细密得像海浪退去后留在沙滩上的泡沫。接着,她拿起一支10毫升的针管,吸入氯化钙溶液,手腕微悬,让针管与泡沫保持30度角,然后精准地滴入——一滴,两滴,三滴。
随着的一声轻响,第一滴氯化钙溶液落入泡沫的瞬间,接触点的泡沫迅速凝固,形成了一根透明的、带着海洋气息的凝胶面条。它在溶液中缓缓舒展,像一条刚从深海里游出来的透明海蛇,周身还裹着细密的气泡。爱丽丝的嘴角扬起一抹满意的弧度,手下的动作更快了,针管不断起落,越来越多的透明面条在溶液中成型,像一片游动的水晶森林。
各位观众!解说员的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惊叹,透过音响传遍赛场,爱丽丝选手选择了褐藻多糖作为基材,利用分子料理中经典的球化技术制作面条!这种技术能精准控制面条的弹性与透明度,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科技与料理的完美结合!而且大家注意到没有,她的另一个灶台上,贝壳高汤正在熬制——昆布、扇贝柱、蛤蜊,看来是打算走纯粹的海洋系风味路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