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战后余音与蓝色请柬
六月的风裹着梅雨季后特有的湿润,掠过华夏沪市老街区的青石板路时,还带着巷尾梧桐树新叶的清苦。李浩站在“味境”后厨的明档前,指尖刚触到盛着松露碎的白瓷碟,就听见前厅传来熟客的招呼声——那是位每周都来的老饕,总爱坐在靠窗的位置,点一份他亲手做的“蟹粉豆腐脑”。
后厨的抽油烟机低低嗡鸣,铸铁炒锅里的牛油正慢慢融化,泛起细密的金泡。李浩抬手将提前冰镇过的绍兴黄酒沿锅边淋下,“滋啦”一声轻响里,酒气混着牛油香瞬间漫开。他要试的是道新菜,想把四川的藤椒麻味和江南的蟹鲜揉进一起,取名叫“藤椒蟹肉烩玉子”。远月危机结束半月,料理界的秩序还在慢慢拼凑,不少餐厅还贴着“暂停营业”的告示,但“味境”重新开门那天,门口排的队从巷头绕到了巷尾——食客们说,吃一口李浩做的菜,才觉得日子真的回到正轨了。
竹制漏勺捞起锅中焯好的蟹肉,莹白的蟹肉裹着淡淡的高汤鲜味,李浩低头往里面加了勺自己熬的藤椒油。油是用四川汉源的藤椒现炸的,炸的时候加了点冰糖和姜片,既能中和麻味的冲劲,又能吊出香气。他想起半个月前在远月学园的厨房,也是这样站在灶台前,只不过那时锅里煮的不是蟹肉,是用来破解“中枢料理”的解毒高汤,身边站着的是创真和绘里奈,窗外还能听见直升机的轰鸣。
“浩哥,前厅催了,张叔问他的蟹粉豆腐脑好了没?”学徒小陈端着空盘子跑进来,额头上还沾着面粉。
李浩回过神,把炒好的藤椒蟹肉盛进青瓷碗里,撒了把切碎的葱花:“告诉他再等两分钟,豆腐脑要现点现蒸才嫩。”小陈应着跑出去,他低头看着碗里的菜,忽然觉得有点恍惚——以前总觉得料理就是把食材做好吃,可经过远月那一场,才明白料理还能是武器,是纽带,是能让素不相识的人站在一起的力量。
正想着,后厨门口忽然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不是店里的伙计,因为伙计们都知道后厨忙的时候不用敲门,直接进来就行。李浩擦了擦手走过去,开门就看见一个穿着黑色西装的人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个深蓝色的信封,信封边缘烫着银色的花纹,看着就不像普通的信件。
“请问是李浩先生吗?”来人的声音很稳,带着一种职业性的礼貌,“这里有一份您的专属邀请函,需要您亲自签收。”
李浩愣了一下,接过信封的时候指尖触到了信封表面的纹路,是那种很厚实的特种纸,摸起来有点像丝绸。他低头看了看信封上的字,没有寄件人,只有一行烫银的“致李浩先生”,右下角有个小小的徽标——是三个交错的银色字母,拼成了“THE BLUE”。
“这是什么?”李浩抬头问,可那人已经转身走了,只留下一句“祝您用餐愉快”。他拿着信封回到灶台边,小心翼翼地拆开,里面是一张折叠的卡片,卡片的底色是深海蓝,上面用烫银的字写着“诚邀定义时代的味道”,下面还有一行小字,用中文、日文、英文三种语言写着,邀请他参加全球顶级料理赛事“THE BLUE”,时间是下个月,地点在法国巴黎。
卡片的最后还有一行手写的字,是用黑色的钢笔写的,字迹很隽秀:“期待您将华夏的味道,带到世界的餐桌。”
李浩拿着卡片,忽然觉得心跳有点快。他听说过“THE BLUE”,那是料理界的顶级赛事,每三年举办一次,能收到邀请函的都是全球顶尖的厨师,以前他只在杂志上见过这个赛事的报道,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收到邀请。他低头看了看锅里还在冒着热气的豆腐脑,又看了看手里的邀请函,忽然觉得,远月那场危机结束后,好像有什么新的东西,正在慢慢开始。
同一时间,日本东京的幸平餐馆里,创真正蹲在柜台后面,对着一堆芒果发愁。梅雨刚过,芒果正是最甜的时候,他想做一款夏季新菜单,主打芒果和海鲜的搭配。现在面前摆着三种芒果,一种是日本的小田原芒果,甜度高但果肉比较紧实;一种是菲律宾的吕宋芒果,水分足但甜度稍低;还有一种是泰国的象牙芒果,果肉软嫩,香气浓。
“到底用哪种好呢?”创真拿起一个小田原芒果,用手指按了按果皮,又闻了闻。身后传来开门的铃铛声,他以为是客人,头也不回地说:“不好意思啊,今天还在试菜,正式营业要等下周。”
“幸平创真先生?”一个陌生的声音传来,不是客人的语气,倒像是在确认身份。
创真回过头,看见一个穿着黑色西装的人站在门口,手里也捧着个深蓝色的信封,和李浩收到的那个一模一样。他站起身,擦了擦手上的芒果汁:“我是,怎么了?”
那人把信封递过来:“这是您的邀请函,请签收。”创真接过信封,指尖刚碰到就觉得眼熟——这材质,这烫银的徽标,和他以前在父亲的书房里见过的一张旧邀请函很像。他记得父亲说过,“THE BLUE”是每个厨师都想去的舞台,可惜他当年因为要开餐馆,没能去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